正是这样一个舞台,给了卢拉和他的巴西劳工党表演新“奇迹”的机会。
“福利兴邦”的卢拉
从某种意义上说,巴西前总统卢拉的政治生涯,就是一部“逆袭史”。他生于贫民窟,14岁辍学。1970年,正当国家GDP吃了兴奋剂般连创新高时,25岁的卢拉却因付不起医药费,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怀孕8个月的妻子病逝。
国家屡创“经济奇迹”,老百姓却穷得连“买命钱”都没有,可以想象当年卢拉对这样的巴西社会有多么愤恨。“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卢拉的想法得到了巴西广大贫民的支持,2002年,几经磨砺的卢拉终于登上总统宝座。巴西开始了左翼劳工党执政时代。
本质上,卢拉面临的问题,与其痛恨的军政府面临的问题一样——发展了工业,工业制成品卖给谁?与军政府青睐中上阶层不同,卢拉将目光投向了底层。上任伊始,卢拉推出一系列福利制度,集中向底层民众撒钱。
既然要撒钱,就要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卢拉是幸运的,他执政的时代刚好赶上了一个黄金期,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庞大需求,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连年上涨。而巴西刚好是个原材料出口大国,铁矿石、石油储量丰富,还生产咖啡、蔗糖、大豆、肉类等农产品。资源价格高涨,让巴西过上了躺着数钱的幸福生活。军政府当年“劫贫济富”,卢拉却不需要“劫富济贫”,雄厚的资金保证他不得罪任何人就能实现当年的梦。
卢拉当政时期,巴西政府用在社会福利上的开支常年占到GDP的20%以上,巴西还建立了“世界上最慷慨的养老金制度”——只需缴费15年,女性到60岁、男性到65岁就可领取全额养老金,而如果缴费30年,男性53岁就可退休领养老金。
这种福利大派送的结果,是卢拉时代巴西产生了空前的消费繁荣,他执政的8年间,巴西经济年均增长率为4.06%,为巴西近30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更难得的是,这8年里,巴西2000万人摆脱了绝对贫困,30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2010年卢拉卸任时,民意支持率高达87%,被巴西人亲切地称为“巴西之子”。
罗塞夫只是“接盘侠”
然而,在卢拉创造的“福利嘉年华”中狂欢的巴西人忘了,虽然卢拉政府与当年的军政府相比,似乎一个天使、一个魔鬼,但政府终究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卢拉所做的,不过是将卖资源所产生的巨大利益分配给平民而已。一旦资源价格下跌,巴西怎么办?而这个隐忧,偏偏在卢拉的继任者罗塞夫那里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