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发展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说,首都减量发展释放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信号:更注重质量、更宜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产业结构变化,最有说服力。
9月16日,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零售市场天意市场停止营业(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数据显示,在北京,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
“这‘三升三降’表明通过疏解功能做‘减法’,北京正剥掉‘白菜帮’,集中发展‘白菜心’,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探索走出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说。
北京
从“独角兽出没”到“高精尖”
经济结构:“创新创业之都”形象凸显
清华大学东门以南,一条仅有380米长的街道,正在成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新亮点——这,就是中关村智造大街。
开街仅一年多时间,在大街3.2万平方米土地上,已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聚集企业88家,入驻率超过95%。整体入驻企业及项目共计368个,大街平均每一米关联的企业收入达2.6亿元人民币。一个具有国际创新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高地,已经逐渐成形。
“智造”,是未来制造业争夺的制高点。
进一步明确城市战略定位的北京,正加快从“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转变,产业结构加快迈向“高精尖”。
以配送机器人为代表的智慧物流、全球最大的重组蛋白库、全球首张用于临床诊断的致聋基因检测芯片……9月16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开幕,来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个技术创新中心的106家企业在北京亦庄会场精彩亮相,集中展示了260多项关键技术、创新产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5年来,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竞争优势和增长动能,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成为首都北京创新发展的主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