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杜岗村在外地务工的人员听说村干部自己掏钱要修这30米水泥路,纷纷表示要为村里建设献计出力。目前,该村在外务工的700多人每年带回几千万元的收入,其中资产超亿元的有2户,1000万以上资产的有6户,100万以上资产的有58户,杜岗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董益春兄弟俩是杜岗村最早一批外出创业的成功人士,他们投资1200多万元,在村里兴建了招待所、幼儿园、水库等公益设施。
“魂”有所寄,才能“精神变物质”。据光山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邵永峰介绍, 县里开展扶志立信,激发了群众决战贫困的斗志。杜岗村针对农村农民的实际,挖掘、收集、整理了一批家训和族规,修订和完善了一批村规民约, 充分展现了村民百姓的精气神, 让人看了有心气,听着有信心。
人心齐、泰山移,杜岗村党支部在村民心目中成了“主心骨”。2006年10月,杜岗率先成立了扶贫互助社,是当时河南省第一批20个扶贫互助社之一。他们坚持以不出村、不吸储、不分红的原则,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以村民自愿交纳的互助金为依托,以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建立了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不断提高贫困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该互助社现有社员51户,互助资金59.31万元。
“用大家的钱富大家。”在杜岗村“两委”的带领下,先后建立了6家合作社,通过股权把分散的资源、资金、人力整合起来,发展苗木花卉、特色蔬菜、高效农业和规模养殖等产业,走出一条“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带领全村95户贫困户、365人率先致富。统计显示,2016年杜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
变化中的杜岗仍然在变化,奋斗中的杜岗依然在奋斗。近5年来,杜岗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没有传销和邪教活动;新发展党员12名,全村在外务工党员20多名。村党总支书记陈宏运满怀信心地说,今年秋季,村小学开办了6年级教学班,填补了杜岗村教育史上的空白。
新时期、新常态,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杜岗村的认识很明确,项目建设是最大的“引擎”,只有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只有高定位、高质量的招商引资,才能实现美丽乡村的跨越发展。
眼下,杜岗村立足当地的气候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大力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正在筹建百花园、百果园、百草园等“三百园”开展乡村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群众笑在产业里,富在家门口。
“杜岗村这些骄人的成绩从何而来?”光山县委书记刘勇的话掷地有声:“抓好党建是一切成绩的根本。从杜岗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可以看出,在鲜红党旗的指引下,在农村改革发展的主战场,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
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战场上,杜岗村以一种看似平常但又独特的方式,展示了新时期扶贫开发、致富奔小康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