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岗过去为何而穷?穷在缺水短粮,全村人最多时年吃返销粮24万公斤;穷在不通公路,全村穷“光棍”单身汉最多时有60多人;穷在封闭难挣钱,村民弃田外出打工最多时占全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杜岗今天为何而富?一切都是因为众志攻坚斩穷根,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靠苦干实干得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志气、没信心的安于现状的思想,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习近平还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团结奋进,奔向小康”这八个大字镶嵌在杜岗村部大门两旁,十分耀眼,格外引人注目。
陈宏运说,2004年修建村部大门时,把这句话用水泥特别硬化凸显出来。这既是他当年在全村党员大会上的讲话主题,更是想让村民们明白实现小康生活、需要团结奋斗的道理。
用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等是杜岗村当时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瞄准治水、修路、建房这些重点方向,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制约发展短板势在必行。杜岗村就是从治水开始,齐心协力地敲响了脱贫攻坚的“第一锣”“第一鼓”“第一棒”。
从1990年起,杜岗村用了20多年时间,矢志不移地带领党员群众,8年治水实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梦想;5年修路实现了进出村泥土不沾脚的梦想;10年整村推进实现了社区管理现代化的梦想。
位于杜岗社区东北角的污水处理厂,建于2015年,日均处理污水280吨。经过污水处理的水源排放到大堰里,形成农田自流灌溉。
这座农村十分少见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引发了不少外地前来杜岗村调研、参观人员的点赞。
水啊,水!眼前的现实曾是杜岗村民世世代代多少人的梦想。说起农田水利,陈宏运最有发言权。他说:“过去,我们靠天吃饭,什么也干不成。”从靠天等雨,到引水灌溉,再到污水利用,梦想变为现实谈何容易?
光山县境内土壤有黄棕壤、水稻土、潮土三大类,9个亚类。其中黄竭土亚类的腐殖层较薄,马肝层较薄,以黄胶土面积为最大,特征为耕性差,养分流失严重。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土地贫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