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枢纽作用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4月5日,德国法兰克福举办了一场以展示各种乐器、乐器配件和音乐设备为主的大型国际乐器展览会。会上,一个中国面孔引人注目,他就是遵义市正安县返乡创业农民工郑传玖。
2013年,在外打工的郑传玖返乡创办吉他企业,成立了遵义神曲乐器制造公司。随着郑传玖在法兰克福参展,海外订单“如约而来”。
在正安吉他产业园,现已有11家企业进驻投产。2016年,园区的吉他销量达到300万把,远销巴西、美国和德国等20多个国家,实现产值30亿元,比2015年翻了一番,同时成为全省100个产业园区中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
80%的材料靠进口,80%的产品是出口,吉他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产业。
正安吉他“出海”,是贵州开放的缩影。
今年一季度,贵州外贸回稳向好,全省进出口值达82.4亿元人民币,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6.2%。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2个,合同外资金额2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24.91%;实际利用外资总额9.49亿美元,同比增长18.08%。
成绩的背后,是开放的贵州一路追赶、一路超越的决心和勇气。
一直以来,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地理上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贵阳综合保税区和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遵义综合保税区筹建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三大综合保税区并行,打破“三不沿”瓶颈,开辟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平台。
作为西部南下出海通道交通枢纽,贵州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立体交通网的建成,使贵州货物和旅客周转量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黔深欧、黔新欧等国际海铁联运班列新路径的开通,构筑起贵州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便捷物流大通道。
为支持贵州发展,2016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随着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强力推进,贵州正不断发挥地处“一带一路”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深度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区域发展,一个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正在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