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能可贵的是,松阳还努力重拾千年农耕文化,让传统村落再现生机。行走在群山之中,不经意间,你会在樟溪乡兴村偶遇一间以红糖制作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或者在海拔820米的叶村乡岱头村参加一场插秧节,感受当地浓浓的风土人情。
民俗,让传统村落的复兴有了更多文化支撑。一年初始,松阳就会公布全年的民俗活动表,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民俗活动竟有50多种、153场。
因为松阳的努力,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分别将松阳列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试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境内外赴松阳参加保护传统村落活动的专家学者不下600人。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松阳汲取了更多力量,开始发力冲刺。
拿出绣花的功夫
传统村落里的每一间黄泥房都饱经风霜,不少已经破败不堪,如何修旧如旧,如何活态利用,“活”到什么程度,松阳有自己的尺度。
四都乡的平田村,有一间叫“云上平田”的民宿,民宿的主人是村里老支书江根法。曾几何时,村里一间接一间黄泥房荒废,让他心痛不已。他租来15间黄泥房进行整体改造,每个房间的窗户外,设计一个两平方米的露台,让住客能享受山野之美。但有关部门认为露台的设计与房屋原来的整体风貌不符,破坏了这片建筑的远观效果。这些露台后来都被取消。
保护传统村落,松阳拿出了绣花的功夫,精雕细琢,力求不给古村落带来一丝一毫伤害。
31岁的项颖颖看中了界首村一处名叫“卓庐”的农家合院,已有90年历史。她很快从银行辞职,筹资将这个传统民居改造成民宿。工程快结束时,几个大阳台却被认为破坏了老宅的原有风貌,必须拆除。
“哭了三天三夜。”她说,流过眼泪后,还是理解了当地政府的良苦用心:古色古香的民宅更能凸显民宿的味道。县里还请王维仁等知名设计师从整体和细节上给予指导。如今,这家6月开业的民宿,已经赢得了众多游客的喜爱。
保护传统村落,松阳对整村风貌的维护也甚为考究。三都乡杨家堂村,30多栋土木结构的清代民居错落有致,整村格局十分讲究。村中随处可见猪栏、牛棚、鸡舍……这些农耕时代的印记虽已不具实际功能,但都被保留了下来,让人能触摸过往的光阴。
大型停车场一律不建,能用石子铺地的绝不浇筑水泥;一个村的民宿总量要控制,不能建太多;有些地方,路灯不能太亮,别妨碍看星星……松阳以绣花的功夫全面提升保护传统村落的水平,让许多到访者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