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事情多、节奏快,把现场办公会开在贫困村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是县委书记们经常采用的方法。《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曾亲历过平舆县一个农业合作社现场办公会,不到10分钟时间,县委书记张怀德就帮这个合作社解决了变压器、灌溉设施、土地流转三大问题。在车上,张怀德告诉记者:“这个合作社带动脱贫能力强,合作社负责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五六个县直部门、三四个乡镇。如果靠他自己去协调,两个月跑下来,农民就已经在地里种了玉米,耽误了流转就又耽误一年。摘帽在即,时间不等人啊!”
在这样的现场办公会上记者发现,县委书记们抛出的最后一个问题往往是——“你给我说个截止时间?”而给出的最后一个表态则是——“行,到时我再来看!”
500多个贫困县是脱贫攻坚的核心战场,作为一线总指挥的县委书记身系战局成败。采访中,有人感慨,“县委书记相当于团长,但我还要干连长、排长的事儿;对很多事儿不放心,有时还直接做一线战斗员。甚至需要‘唱黑脸’当个激励士气、赏罚分明的大刀队队长。”
“定了就得干,出了问题我来负责”
脱贫攻坚涉及方方面面,一些政策规定难免滞后,甚至有脱离实际的情况。推进扶贫过程中面对一些棘手问题,尤其是与上级部门的规定不符时,县委书记需要敲钟问响、顺势权变地开展工作——风险,是检验干部担当的一面镜子。
杨龙文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规定,通村屯扶贫道路坡度要低于10度,但是大化县的许多石山区山坡陡峭,如果按照低于10度的标准修路成本要增加两三倍。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恰逢杨龙文召集相关部门开会商讨此事。“按10度以下修没有钱,按20度修,又怕验收时不过关,今年任务很重,很多条路都等着开工,书记您要尽快拿主意。”扶贫办主任说。
经过一番讨论,杨龙文最后定调:“扶贫任务这么重,我们不能干等,让施工队先动起来,出什么问题我来担着。同时尽快去上级扶贫部门面对面汇报情况,不要文件来文件去。”
采访中,不少县委书记表示,脱贫攻坚事关医疗、教育、民政、交通、农业、财政、金融等方方面面,一些部门的政策规定难免滞后于基层探索,面对这种情况,“一把手”的担当精神尤为重要。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委书记梁嘉庚上任之初,对自己和当地干部提出了“五不”要求:不争论、不张扬、不浮躁、不落后、不折腾。他告诉记者:“有些事争论来争论去,最后往往还定不下来,我必须担当,没有那个时间了,定了就得干,出了问题我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