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制度设计,中央环保督察主要包含6个环节:督察准备、督察进驻、形成督察报告、督察反馈、移交移送问题及线索、整改落实。
2016年7月,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赴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8个省份督察,2000多人被问责;2016年11月至12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北京、上海、重庆、湖北、广东、甘肃和陕西7个省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督察,问责2682人。此次第三批对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7个省份督察,再加上之前在河北省开展的试点,中央环保督察组已走过23个省份。
根据安排,中央环保督察2017年要实现全覆盖。此外,还将适时开展督察“回头看”,紧盯问题整改落实。接下来,新疆、西藏、青海、四川、山东、海南、吉林、浙江等地将接受中央环保督察。
反馈意见不留情面,对违规部门、企业甚至项目逐个点名
此次中央环保督察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直接原因,在于其督察反馈的措辞严厉、不留情面、直指问题,反馈意见比前两次普遍篇幅要长、要细致,对违规部门、企业甚至项目逐个点名。
第三批中最早引起关注的,是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天津市委、市政府进行督察反馈意见,着重提出了一系列污染治理敷衍塞责、做表面文章的问题,指名道姓地点出一些部门和地区环保责任不落实。督察意见直指天津存在开会传达多、研究部署少,口号多、落实少等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欠缺,“好人主义”盛行。
早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的时候,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就表示,“我们的心情就是准备扒一层皮。”“这次是中央督察组手握尚方宝剑,我们准备接受一次真正的检验”。
中央环保督察组7月29日向天津市委、市政府作了反馈之后不到两小时,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东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落实工作。8月1日,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天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表态:“知耻后勇、担当作为、迅速行动,用狠招硬招实招,确保反馈意见逐条整改到位,严追责真问责倒逼绿色发展强力落实。”8月2日,天津公布了对被发现问题单位的有关人员处分结果,北辰区环保局党组书记刘宝林、北辰区环保局局长张振海等10名责任人被问责。
督察意见指出,第三批督察的7省(市)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进展,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尤其是一些共性问题亟待引起高度重视:一是重发展、轻保护情况依然多见;二是环保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比较突出;三是部分流域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四是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问题突出;五是一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六是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解决不够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