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访出了满意度
“建筑废弃物经过处理后,利用率可以高达90%,其社会效益远超过经济效益。然而,现在‘出入口’都面临着不小的问题。”在常州武进的江苏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再生处理车间里,副总经理薛锋向前来走访的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领导反映原料收集难和新制品应用难的问题。
武进区每年都会产生200-300万吨建筑垃圾、25-30万吨装修垃圾。由于政府没有指定消纳点,这些垃圾由物业公司委派无照车处理,通常会被拖到无人地方乱堆乱倒,造成二次污染。
走访人员第一时间记录了企业反映的原料采集问题,并将问题梳理后派送给有关处室。相关负责人回应称,“263”专项行动启动后,有些城市已经规划建筑垃圾处置点,接下来我们会加快政策制定,全面铺开,让建筑垃圾和装修垃圾放对地方。
“这些建筑废弃物回收后制成的再生骨料做出的制品透水率是天然料的许多倍,更符合海绵城市的需求。深加工的砖石品质可以达到花岗岩、大理石效果,抗压强度可以达到传统砖石材料的2倍,重卡压上去都不会破损,然而这些新制品的市场接受度却不高。”薛锋坦言,政府应该制定一些配套法律法规强制其推广应用,而不仅仅是一些鼓励性政策和约束性弱的地方性法规。
据了解,江苏省部分地方政府出台规定,在政府的工建配套项目中,优先使用可再生产品。然而,现实却不如人意,在进行招投标时,往往是价低者中标,造成“优先”落空。
顾小平坦言,通过梳理后发现,有同样烦恼的企业还真不少,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组织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专家,配合企业编制相应的技术指标,转化为江苏的地方标准,为工程中的应用推广铺路,用标准武装企业,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同时,根据市场情况,组织专家修编《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向省人大提请审议。
6月份,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走访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时发现,在以往办理合同备案、现场人员变更、竣工验收备案等工程管理事项时,企业需要抱着大堆的纸质材料到实体大厅办理,现在只要有网络终端的地方就能办理,实现了线上办理与实体大厅的关联融合。虽然网上办理方便多了,但项目管理人员对网上操作不是很清楚,在办理过程中常常遇到问题,急需主管部门解疑答惑。
听到企业的诉求后,建筑市场监管处迅速作出反应,连夜准备详尽的PPT,为企业“上门服务”,现场培训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详细讲解网上办事流程,还对目前新的组织方式实施的PPP、EPC等工程项目在日常管理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同时,企业也对管理部门提出了一些进一步完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双方达成了良性的互动。
“走访莫要太快,落地要见实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认为,走访不能流于形式,为了走而走,要把“政策大餐”端上企业饭桌,同时把企业的意见建议弄清楚,做到摸实情全面见底,找问题切中要害,理出实事求是、精准明确的问题清单,确保一企不落,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肠梗阻”,真正实现“四个一批”目标任务,即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出台一批政策举措,帮助一批企业转型发展,树立一批企业品牌特色,“真正改出作风建设成效,改出服务对象的获得感。”(曹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