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守望塞罕坝的美丽。用摄影家李英杰的话说,塞罕坝的自然美“诠释了世间所有的永恒、浩瀚、广袤、和谐与力量,是原生态的美,是真正的自然美”。
守望守望守望,他们以立正的身姿长成了一棵棵参天树。
站在那棵被誉为“功勋树”的落叶松前,李瑛老先生的诗句再次在耳边回荡: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
我是广阔田野的一部分,大自然的一部分,
我和美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我属于人民,属于历史,
我渴盼整个世界
都作为我们共同的祖国。”
你分明能感知到,这里的“我”,不仅是一棵树,也是塞罕坝的百万亩林海,更是创造着传承着塞罕坝精神的塞罕坝人。
守望守望守望,他们练就“塞罕坝式”的乐观。
“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苦乎累乎不在乎。”这是当年的塞罕坝人拟就的对联,横批:志在林海。
而现代塞罕坝人在遇事抱持乐观态度上不输前辈。
由于长年在海拔1010米至1940米的地方工作生活,塞罕坝人的皮肤偏黑。他们就自嘲是“黑蛋”“黑煤球”“黑土豆”。
转而,他们有时也“冒充”一把文化人,自称是“林家铺子”的。
守望守望守望,他们这群倾心制造“氧气”的人出手大方。
数据显示,塞罕坝每年释放氧气54.5万吨,可供199万人用上一整年。
塞罕坝这个“林子”更在释放着精神的“氧气”。
因为这个“林子”的带动,林场所在的河北省承德市造林绿化步入“加速度”跑道,全市森林面积339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56%,再造了25个塞罕坝。
因为这个“林子”的感召,更多的人享受着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刘国是塞罕坝北曼甸分场四道沟营林区的一名护林员。他的任务,就像歌曲唱的“大王叫我来巡山”,要在沿途开展防火宣传,扣留所有火种,查看所辖范围是否有人为或牲畜毁林现象。他每天都要写巡山日记,营林区主任还要“批改”。
不过,刘国已经从“要我巡山”转向“我要巡山”。他说:“有事没事,有点没点,就喜欢到山里走一走、看一看,要不然就不舒服、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