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恩博科技公司总裁王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企业数量太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大量机器人企业一看到焊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卖得好,就一哄而上都来做这些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
王野同时称,这些企业不仅自身缺乏竞争力,还会造成低端重复建设甚至产能过剩。”
在这场机器人产业“竞赛”中,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为企业入局添足了“马力”。这些政策有的根据企业销量给予补贴,有的则针对“机器代人”项目。
例如,杭州明确,对符合一定“机器代人”条件的单个项目资助金额最高可达2000万元;烟台出台的政策规定,对该市企业研发生产的首台(套)机器人装备最高补贴100万元。
然而,政府补贴在吸引大量企业入局的同时,也导致一些机器人生产企业靠补贴“过日子”,无心在技术上钻研,甚至顶着机器人概念套取地方政府补贴。
“最近还有几家企业来找我,他们没工厂、没有设备、没有产品,最关键的是还没有钱,却要做机器人。我问他们怎么做?他们直言,可以根据我们的要求做加工服务,我们给他订单,他们拿着订单再去找政府扶持。”罗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在对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地的机器人企业的走访中,罗军还发现,高端领域国内企业进不去,而低端领域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已到了微利甚至无利可图的地步。“之所以企业没有盈利也敢去拿订单,一是因为能拿政府的补贴,二是盯住企业后期的维护市场。”罗军说。
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热情布局机器人产业的时候,甚至连一位部委高层人士也发出警示:“企业千万不要被地方政府‘忽悠’,企业也不要‘忽悠’地方政府。”
我国工业机器人区域分布情况
中西部
产业聚集:重庆两江机器人产业园、芜湖机器人产业园
代表企业: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北京华巍(重庆)分公司、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等
研究机构:重庆中科院特点:科技资源不足
珠三角
产业聚集:广州机器人产业园
代表企业:固高科技(深圳)、深圳新松、广州数控、广州万世德、东莞易步等
研究机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