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拥有高端知识结构和智力能力的这些人不可能在佛门里钻研科学,这对于正努力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中国来说,算不算一种损失?
龙泉寺:针对个人修行而言,无论文化高低、知识背景如何,在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中都能找到趋向觉悟的门径。但是对于佛教的传承和传播来说,却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佛教传承着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仅汉文大藏经就有几千卷之多,要对佛教义理进行全面整理研究并进行现代阐释,必须要有熟悉传统文化、通达佛教义理又能善巧把握现代文化思潮的人才。要想在现代社会广泛传播佛法,推动中国文化和中国佛教走向世界,更需要掌握新媒体技术和多种外语的专业弘法人才。因此,高知人才在龙泉寺不仅可以发挥其专业特长,同时也能在清净祥和的环境里摒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探寻真理、弘扬文化、利益社会的佛教事业中去,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奉献智慧。
新文化:按照佛家的思想,科学研究是“我执”的具体体现,而佛法是教人如何“破执”,两者完全对立;哲学是对生命的研究。如何认识佛学与科学、哲学的内在关系?龙泉寺为什么能将各类科学人才聚集在一起?从佛学、科学、哲学的本质上能否解释清楚?
龙泉寺:人类所要面临的不外乎四个层面的问题:生存、生活、生命、生死。科学主要致力于前两个层面的研究,对于生命层面的探寻也更偏重于物质和身体。哲学对生命、生死等终极问题很感兴趣,但在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主导下,也很难真正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的般若智慧贯穿于生存、生活、生命、生死的一切表象,并发现了帮助人类把握生命、超越生死的觉悟之道。这并不是说,佛法和科学、哲学等世间法是对立的,而是意味着佛法更为深广,能够含摄一切世间法。很多觉悟比较高的人不会仅满足于求生存、过生活的层面,他们想找到解答生命奥秘的钥匙,找到彻底离苦得乐的方法,结果找来找去,没有在世间法中寻找到答案,所以才找到佛门里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佛法的博大和圆融。
新文化:龙泉寺一边在传承和坚持传统佛教文化,一边在创新和发展“人间佛教”理念,结合当下形势,有何现实意义?
龙泉寺:2500多年来,佛教的发展一直坚持契理契机的根本原则,宗旨不变,形式灵活,慈悲、智慧、圆融、中道的基本教义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下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面对科技信息时代,龙泉寺关注社会人心的变化,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佛教文化,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提供借鉴参考。中国社会的转型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的转型。立足传统文化,面对现代西方思潮,中华文化如何重建完整的文化体系,为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与智慧源泉?这需要我们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摄现代科技文明,发掘民族文化的优秀资源。只有让传统文化的财富变为创新文化的因素,我们民族的文化传承链条才能接续、打通,未来中国的发展才会拥有不竭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