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商事登记改革从最开始的1.0版(注册资本认缴)、2.0版(先照后证)到最新的3.0版(证照分离),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改革红利;政府职能悄然转变,负面清单制度从区内推广到区外,成为全国的行政范本。
2015年4月,上海自贸区从28.78平方公里扩大到120.72平方公里。此前数日,广东、天津、福建三个新增的自贸区已挂牌,自贸区探索从“独上高楼”,转向了“矩阵发力”。
(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将面积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七个区域。 海沙尔 摄)
“不做盆景做苗圃”——上海的每一项改革,都沿袭了自贸区的追求。
张兆安曾给总书记讲过两个故事:上海自贸区的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市民们趋之若鹜,这就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自贸区发生的制度变革,革新了政府服务模式,降低了企业的商事成本,政府官员们有点压力、企业家们很是欣喜,这是制度创新的正效益。
其他领域也是一样。作为全国首批司改试点省市,上海确保85%以上的人力资源投放到办案一线,由“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群团改革力破“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工青妇市级机关分别按40%、30%、30%的比例精简编制,并将人员下拨到基层一线……
上海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不惜“动自己的奶酪”,只为群众获得感、只为改革“正效益”。一项有价值的改革,正是这两者的结合体。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前列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习近平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
(2013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要求上海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016年2月18日,张江国家科学中心正式获国务院批复。
一年前的3月5日,上海代表团审议现场,建设张江国家科学中心的构想,得到过习近平总书记的积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