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这样,莫迪访美似已达到目的。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重申了美国对印度的战略定位,称印美紧密的伙伴关系是这一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核心(central)。美国仍将支持印度早日成为核供应国集团、《瓦森纳协定》、澳大利亚集团的成员,重申美国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同时,特朗普承诺维持奥巴马时期与印度的高水平防务合作,承认印度是美国“主要防务伙伴”;出售给印度的22架“捕食者无人机(Predator Guardian drones)”,是美国的北约盟友才享有的“待遇”。
如此看来,莫迪访美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也该在这一问题上收手了。但是,为什么仍旧没有撤兵呢?
另一种猜测:莫迪试图将中印边界问题的谈判路径按照印度的期待来进行。毕竟,2015年访问中国时,莫迪就两次提及要澄清实控线:“我认为,澄清实际控制线将大大有助于我们努力保持和平与安宁,请求习主席重启澄清实际控制线的停顿过程。”
然而,中方却认为,双方应该寻求“综合性的举措来控制和管理边界以确保和平和安宁,而不是必须只有靠澄清实控线这一举措”,双方“可以尝试达成关于边境行为准则的协议”。
第三种猜测则具有一定程度的“阴谋论”色彩:难道印度要重演吞并锡金的故事,把不丹发展为下一个“锡金邦”?——当年吞并锡金的方法是,先找个由头,让锡金国内的反印(或亲中)力量暴露出来,后借机以保护锡金的名义,把印度军队开进锡金,逐步清除掉反对势力,最后再通过锡金议会投票表决,“自愿”加入印度,实现锡金灭国的“愿望”。
2009年印度标语:“拉萨、北京,我们会去的”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提出了“周边第一”的政策,将南亚邻国放在外交的第一位。为此,一方面,在同周边国家的传统争议问题上大胆作出妥协(如印孟在领土互换协议、海上划界等问题上的大胆突破),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寻求通过进一步的联通将南亚邻国同印度“捆绑”。
比如,印度现在搞的小型南盟BBIN(孟加拉、不丹、印度和尼泊尔),就在不断推动《BBIN机动车协议》和《BBIN铁路协议》。按照这一协议,这些国家可以和印度互联互通。
不过,就在孟加拉、印度、尼泊尔议会相继通过这一协议后,不丹全国委员会(亦上院)否定了这一协议。其给出的理由是,“如果其他国家机动车都可以进入不丹,将给不丹带来更多的污染和环境破坏”——而深层的担忧,则是关于印度人大量涌入只有70万人口的不丹的国家命运之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