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的何止这些。更重要的是,这条路把参演官兵敢于挑战的血性虎气充分调动起来了。
曾被上级评为训练先进单位的某装甲部队,满以为自己的训练很不错。通过这条路一检验,他们看到了差距。知不足而后勇,该部官兵憋足了一股劲,来年再战“魔鬼路”。
一坡一水有讲究,一弯一石用意深
这条路在山林、河道、滩涂、村庄中穿过,路面时宽时窄,一会儿是土,一会儿是沙,一会儿是石,时而还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水坑、土包,路两边散落着破房子、大石块……
看似自然而然,实则精心雕琢。基地总工程师常连甫得意地向记者介绍:“这是基地官兵的杰作,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赋予实战化元素。”
一坡一水有讲究。一个山坡入选战场机动道路,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坡度要适中,太平起不到练兵效果,太陡装备上不去没法练兵;二是土质硬度要适中,硬度过高降低了训练难度,过于松软装备附着力小易出事故。他们依据训练大纲标准,有的削、有的垫、有的改。同理,涉水路面对水深和地质也有严格要求。总之,这些沟沟坎坎、一坡一水都来之不易。
一弯一石用意深。为增加两处涉水路面,战场机动道路在经过一座村庄时,没有按照原有道路穿村而过,而是特意多绕半圈,绕到河滩处,再转一个大弯;为提升训练难度,战场机动道路部分路段原本宽阔的路面,两边各放置直径4米多的大石块,装备车辆可丁可卯才能过去……
一坑一岭见功夫。战场机动道路上,不仅有经过改造的自然障碍,还有土岭、单弹坑、双弹坑、凹凸路、松沙路等人工制式障碍。每组障碍,都参照装甲兵训练教材,用什么材料、底层打多深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仅修建一座土岭障碍,就需要经过下挖做基、碎石垫底、硬化底座等10多道工序。
精雕细刻一条路,得来全都费工夫。据基地领导介绍,这条路从筹划申请到投入使用,满打满算还不到4个月。那段时间,基地领导分头带着地图、干粮,现地勘察,精心测量。
责任,就是埋在心底的那份自觉
在这个基地,每名官兵都为这条路付出了心血与汗水。
总工程师常连甫自从来到基地,参加大小演习近百场,因经常爬山涉水,半月板损伤,现在爬一个高坡都吃力。常连甫没有怨言,他对记者说:“我是个老兵了,为部队工作的时间不多了,没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大半辈子都交给部队了,只能往前冲,不能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