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干部不是少数领导干部在‘伯乐相马’,而是群众广泛参与的‘考场赛马’。群众的公论是小圈子、小山头的克星,重公论,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倾向就会不攻自破。”山东省军区一名领导如是说。
注重群众反映,破除亲亲疏疏,山东省军区在干部大检查中十分坚决。据该省军区干部处调配干事张伟介绍,省军区共梳理30余名需要任职回避的干部,全部予以调整。
打破“庸者下不去能者上不来”痼疾,“维持会长”变成“担当标兵”
省军区系统地处军地接合部,工作环境相对宽松,省军区干部通常年龄偏大、任职时间较长。过去,不少人把岗位看成“中转站”,当起了“维持会长”,有的单位也对此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不仅在选用环节,也在平时培养。对干部是既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真诚关爱,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在走访调研中,省军区不少干部部门的同志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青海省军区某人武部助理员小刘曾因体重超标,连续两次与调职失之交臂,形势逼得他不得不主动加压,坚持长跑和体能训练,最终达标。据青海省军区干部处处长王盛介绍,类似小刘经历的人并非个例,近两年,该省军区在军事训练“一票否决”制的主导下,用起来的干部中有不少是后来居上的。
当前,逢晋必考已成为常态。为破除干部慵懒散习气,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激励机制,省军区系统措施不断,激励干部由“维持会长”变成“担当标兵”。
青海省军区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暂缓排名靠后人员的提拔使用,按照岗位必备、任职必会的要求,分设政治理论、专业技能、指挥技能、军事体能等7个强化集训项目,督促干部自强自进。
宁夏军区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对考评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各级党委要制定改进措施,领导班子中有五分之二成员考评不称职要追究责任,发挥组织作用,避免个别人“破罐子破摔”。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完善奖惩机制,才会把干部人力资源的‘蓄水池’搅动成活力四射的‘活水池’。”省军区领导对此认识一致。
走访座座军营,记者越来越感受到这种清新之风与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