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白海涛随中国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参加了维和任务,这次经历让他对维和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对任务区的群众而言,联合国的蓝色贝雷帽,就是生存的希望。
任务区人们的贫困和苦难,没去过的人很难感受得到。白海涛说:“我们每天剩余的垃圾、泔水,不能随便倒掉,要派人‘保护’好。不然当地妇女、孩子抢到了就会直接吃,这一幕我至今难忘。这种经历更加坚定了我的维和梦。”
与白海涛不同,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防暴一队一分队分队长吕延晨之前从未参加过联合国维和任务,他感受到的是国内和国外两种理念和训练方式的差异。
吕延晨说:“国内的理念适应国内的情况,而联合国有联合国的规则和理念,我们接受培训,更多的是学习联合国理念,用联合国理念执行任务和完成任务。”
正是一个个如白海涛一样的维和老队员、如吕延晨一样的维和新队员,聚集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国常备维和警队,用自己执着的维和信念,为维和任务区人们带来生存希望。
无人抱怨魔鬼训练
吕延晨用“魔鬼”和“天使”两个词概括这段时间的培训。
吕延晨说:“在训练场上,我们经常是顶着烈日、冒着暴雨进行射击和战术训练。上午4个课时,下午3个课时,每个课时50分钟,晚上还经常加训,可谓是‘魔鬼训练’。来自边防部队的队员们具备一定的军事素质,很快就适应了高强度训练。”
据吕延晨介绍,各个科目训练安排得很紧凑,晚上训练完队员会加班写作业。这些作业都是联合国考核的一些科目,大多是一些语言类作业,比如放一个任务区案子的录音,让大家复述下来。大家经常熬到凌晨1点,而早上5点就得起床练听力,相当于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
吕延晨笑着说:“虽然很累,但大家每天起床不会有任何抱怨,因为叫醒大家的不是闹钟,而是我们的梦想。”
阿塔·耶尼冈感慨道:“193个联合国成员国中有100多个参与维和,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建成这样一支力量。我们期望中国能够快速部署这些力量。中国常备维和警队标准定得很高,我们对中国的期待很高。这是一支很专业的警队,领导力高超,选拔的官兵经验丰富,这支警队可以说是优中选优。”
阿塔·耶尼冈说,中国常备维和警队就像一座桥梁,联合国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队伍。期待在未来几个月或一年时间里,这支力量的能力继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