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定位不同”
网络安全目标定位不同、双方信任不足一直以来是掣肘中美网络安全问题对话的重要因素。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蔡翠红早前告诉澎湃新闻,中美网络安全目标最大的不同是:美国是以威胁来界定网络安全,而中国是以发展来界定。美国在网络空间处于霸主地位,它面对的威胁是其他国家对它的优势造成的威胁。中国则更关注自身的发展,以自我的角度来界定。
沈逸表示,中美双方的信任不足,这不仅仅局限于网络空间,也存在于其他领域的事务。要达成网络空间的信任不是简单的事,因为网络安全问题涉及诸多领域,这对双方的要求都非常高。
张明也持类似观点:网络争端一度成为中美关系的热点,这更多源自双方对网络新领域的恐惧和误解,而猜疑又迅速传导到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传统双边领域。他援引美国兰德公司报告的说法称:由于没有共同认可的行为规则,中国将美国视为利用规则谋私利的“伪善者”,美国则把中国看作崇尚权力、轻视规则的“怀疑论者”。
安天首席技术架构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肖新光曾对澎湃新闻表示,如果能把网络安全层面的威胁与通过网络来进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领域的博弈这两个不同的博弈域分开、理清,有利于在这两个领域分别采取合乎相关领域规律的做法。无限扩展网络安全的外延,不利于做好网络安全。
中国不断融入国际网络安全领域
2015年9月习近平访美期间网络安全问题成为重要议题。习近平指出,中美作为两个网络大国,应加强对话和合作,并在西雅图出席“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而习主席这次出访就网络议题达成的六点成果中就包括制定和推动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国家行为准则以及建立两国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经过半年多来的共同努力,共识稳步落实推进,双方网络关系正趋于缓和。
2015年12月初,中美两国首次进行了联合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双方确立了《中美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指导原则》,并决定建立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的热线。
去年年底举行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再次亮明融入国际网络安全领域合作的积极姿态。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国际社会应加强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对话合作,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在今年4月19日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的讲话确立了新网络舆论观,其中再次提及“安全”话题。他指出,“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并强调可管、可控是世界各国发展网络的一项重要原则,确保网络安全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4月28日,首届“中俄网络空间发展与安全论坛”在莫斯科开幕,中俄双方共议互联网合作前景。这是中国在国际网络安全领域迈出的又一步。
据悉,第四届中国网络安全大会(NSC2016)将于2016年6月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题就是“全球化的网络安全”。
中美两国在互联网世界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明表示,美国是网络强国,拥有最先进的网络管理和技术水平;中国是网络大国,占据庞大的网民和市场规模。因此,中美网络规则磋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困扰国际社会的网络治理难题。若中美就网络空间规则取得成果,可以促进网络空间团结,两国共识可转化为国际成果,推动国际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