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述森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他从事测绘和导航工作50余年,从未提前调整过专业技术等级,每当领导征求他意见时,他总是让先考虑别人。
“74岁当选院士,这简直不可思议!”2015年,谭述森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这批新当选院士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当中国科学院杨元喜院士讲述谭老“淡定”参评院士的故事时,让记者们惊诧不已。
院士评选中,每名候选人需要有6名推荐人。“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谭述森一个推荐人也没找过,甚至连评选必须的个人介绍材料也没写。”杨元喜说,这让对谭述森的科研成就和人品了解颇深的他非常着急,为此他和几位院士主动承担起了帮谭述森寻找推荐人和组织评选材料的任务。
“评选院士,不仅要看学问,还看人品,谭述森当选实至名归。”杨院士如是说。
谭述森当选院士后,单位大楼里挂起了祝贺横幅。他看到后,找到工作人员和总站领导,要求把横幅撤下来。
“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只唯实。”谭述森对待科学一贯态度严谨。
他坚持“三不”原则:自己不懂的成果鉴定会坚决不参加,核心观点、主要内容不是自己提出和撰写的论文坚决不署名,没有达到项目指标要求的评审坚决不通过。
“忙”,是谭述森的常态。他每天的工作依然排得满满当当,改材料、审报告、开研讨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里,办公室里,到处堆满了书籍和手稿,就连出差途中,他也不偷半刻闲,时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思考的灵感。这些年,仅记下的笔记就有300多本。
“在他心中,事业是国家的事儿,始终是第一位的。”和谭述森相濡以沫48载的老伴儿张玉华说,为了北斗一代,老谭让她提前一年退休;为了北斗二代,她身患甲状腺肿瘤,老谭一天也没停下工作;为了新一代北斗,她很少在日落前看到老谭的身影……
谭述森对待工作和学术高标准、严要求,但对生活却异常低调简朴。他的一个白色塑料保温杯用了10多年,杯身花纹早已模糊不清、手柄磨得泛黄,就是舍不得扔;按标准,出差可以坐头等舱,可他常要求坐经济舱,坚持把经费多用在科研上……
谭述森有着深厚的北斗情怀,“当一辈子北斗人,做一辈子北斗梦”是谭述森的梦想。他说:“虽然今年我已经74岁了,但我的‘星龄’才20多岁,还很年轻,仍可以继续工作。”
“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这是我国一代代北斗人用智慧和心血所培育的北斗精神。
睿智,爱国,仁厚,淡泊,在北斗人心中,谭述森不只是北斗开拓者和建设者,更是他们的人生北斗,导航人生航迹,定位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