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送:演绎立体大军交
随着一架空军运输机冲破云霄,一架满载部队官兵的民航客机也腾空而起,渐入云端。同时,一列满载装备物资的军列也穿越西北高原、戈壁荒漠,飞驰地向指定地域集结……
这是去年火箭军组织的一次应急救援力量远程立体战略投送演练的场面。这次演练开创了火箭军部队首次集中采用空军支援、民航保障、铁路运输、公路机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整建制、多方向、远距离投送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的先河。
据悉,火箭军部队多数部署在大山深处,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基础薄弱。尤其在公路通行方面,连接营区与主干道的军用公路多为乡村土路,路窄、坡陡、弯急,严重影响部队机动通行。某部在一次实战演练中,因途中遭遇路基塌方,未能及时赶到指定地域,整个演练输在了“路”上。
随着火箭军部队机动距离越来越远,作战半径越来越大,行军范围越来越广,我战略导弹部队提升战场投送能力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为实现单一投送向立体投送的跨越,火箭军军交运输系统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积极参与部署区域内国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论证,从源头上把好战场交通建设第一关。同时,与相关民航机场、铁路部门建立应急输送沟通协调渠道,一旦需要可立即启动投入运转。
火箭军各级还结合部队现实和长远需求,注重跟踪国防公路、地方干线铁路建设规划、施工信息,及时提报军事要求,促使按国防要求预留端口;积极协调国家、总部、地方政府和交通运输行业等有关部门,求得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先后争取国防公路专项建设经费数十亿元、战备专项建设经费数亿元,把军交战备建设全部融入国家战略建设之中,实现了军民融合,整体提升。
大军交军地同演,携长剑三路出击。从公路机动到铁路输送,从空中投送到海上运输,虽然只是一个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但对提高火箭军部队全域机动、全域慑战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份保单:解决深山官兵就医难
“真没想到,一份保单解决了这么大难题,我感受到了改革的变化……”2月初,正在执行冬训任务的某导弹旅士官刘祖涛,刚刚康复出院就拿到保险公司送来的3000元住院津贴。据了解,这是火箭军成立后利用商业医疗保险解决基层官兵就医难题赔付的“第一单”。
“作为火箭军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后勤保障要适应新的使命任务,就必须从传统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坚决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火箭军后勤部领导如是说。
火箭军部队多数驻守在大山深处,官兵就医始终是个难题。为此,他们转变保障理念,积极帮助“民参军”,实行开门办后勤,与驻地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远离军队医疗机构的基层部队官兵医疗纳入商业医疗保险业务范畴,由保险公司承担保障事宜,在全军率先走开了利用地方资源解决就医难题的保障新路子。
这一模式的创新,使官兵们实现了就近就便看病,不受定点医院限制,即使休假或在外执行任务,也可先看病,后申报异地理赔。同时,还增加了就医津贴、住院津贴和意外身故(伤残)等7个项目,医药种类也扩大到当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让官兵在改革中感受到变化和实惠。
-常 杰 本报特约记者 蔡瑞金 孙现富
(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