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又到了白酒企业冲击“开门红”,酒商年底打款的时间。
由于今年市场趋冷,酒商的打款意愿成为行业重要的关注点。有人果断拒绝、有人保持观望、有人持续拖延……
而近日安徽某一级大商提到一句话引起了微酒关注。“再拖也拖不了,我们决定打款了,最终收到的货再继续向渠道压。目前我们已经在开订货会,出台压货政策了。”
近两年来,渠道库存高企不下、经销商无奈串货甩货的不在少数,那么渠道究竟还有多少空间可供新货再度加压呢?面对一级经销商传递下来的进货压力,渠道下游的“打款”态度如何?微酒近期走访了多家终端和批发市场。
又到“开门红”,由上至下渠道还能压?
目前行业库存处于层层承压的状态。首先,从上述大商的话,可以发现,一级大商的库存压力也很大,但面对强势的白酒品牌仍然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
而压下来的新货将从上游传递到下游,渠道内部或将开启新一轮库存转移游戏。
对此,有烟酒店老板表示,年初跟上游代理商签的包量销售,但实际上到目前大多数烟酒店连第三季度的指标都没有完成,又将面临第四季度的打款压力。
同样面临这种压力的合力达西部食品城一位批发商透露,对于名酒产品即便压力很大也不得不打款,“上游的销售一天十几个电话催款,以涨价、政策变化为由施压,而下游的消费者很多也会点名要某些名酒产品”。
但今年大多数产品的都实行小批量进货,以最低标准的进货量来打款,“今年销售情况相比去年还不到去年的1/3,因此每款产品现阶段也就定个二三十件。”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批发商表示,今年300元价位带销售情况较好,对应的中档名酒品牌基本完成了打款,但是五粮液和国窖1573两款高端大单品还没有打款。
究其原因,他表示,一方面因为高端产品资金压力太大,目前门店拿不出足够的现金。另一方面,从销售情况来看,其高端产品销量有明显的降低,“以往年前的这两个月要卖出去几十件酒,现在确实不行了。除了少部分刚需客户定期拿酒,其他场景的客户要么降级消费,要么就从电商去买了。”
显然,面临上游的压货,下游的渠道商大多还是会打款囤货,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进货量上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形式,同时对于一些高价位的产品则趋于保守。
价格血战,厂商博弈更加严峻
在走访中,一线市场酒商面对“年底打款”普遍表示承压过重。分解来看有三个重要原因。
第一,在互联网时代,电商规模日渐增大,产品信息也更加透明,价格比对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重要一环。
据终端商反馈,“今年不少老顾客上门也带着电商价格来,门店跟线上差价太明显,即便我们强调,线上产品不能做到100%保真,也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客户流失。双十一期间,我们五粮液进货成本九百多,但电商平台却能做到七百多的零售价,简直不可思议。”
目前,白酒销售已经进入了价格血战,由此带来的厂商问题也日渐突出。线上平台的“百亿补贴”无疑对线下渠道销售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行业目前也在持续寻找解决办法。
第二,销量下跌,库存高企不下,渠道进货意愿偏低。据多家终端反馈,今年下半年团购、零售均下滑,白酒销售面临困境。销量的直接下跌将导致多种激励政策失灵,从而进一步加剧渠道压力。
第三,价格管控+年终返点成为双重压力。不低价则无销量,无销量则无返点,无返点则无利润,而一但低价销售则面临管控风险,一系列惩罚制度让其难以承受。
某批发商提到,“同一个产品,管销售的只管销售,查价格的又频频登门。”某款中高端名酒产品标价在五百元价位带,但实际市场成交价已经降到300元价位。“对我们来讲,算上政策补贴能赚个十块二十块的就可以卖了,但是酒厂相关人员不允许低于标价售卖。”
监察人员经常装作消费者前来低价购买产品,而后要求商家支付两千元/件的罚款,并按照标价将这部分酒全部购回,否则将直接扣除酒商年终返点等各类政策补贴,让酒商面临更直接的亏损。
一打款价370元/瓶的产品,要通过陈列费13元/瓶的补贴,以及赠送的小酒和其他政策补贴最后才能做到310元/瓶的成本,而目前市场的销售价格往往就徘徊在320元/瓶左右。
而对于返点,有酒商提到,有产品年初计划销售返利10元/瓶,但到年底因为销量完不成,最终兑付的补贴仅仅5元/瓶,导致利润直接减半甚至消失。这种环境下卖酒无疑就是一场价格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