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TMT 金融 地产 消费 医药 酒业 IPO

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市场饱和下的破局?

中华网财经 2024-05-22 10:09:02
A+ A-

图片来源:滴滴出行官方微博

图片来源:滴滴出行官方微博

文|罗曾

近期,全国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揭示了市场运力的饱和状态。

预警信息显示,多地网约车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导致大量车辆闲置,供过于求。而这一现象在网约车平台和从业人员的经营状况中得到了体现:据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部分网约车平台日均单量小于1000单,与此同时,从业人员面临的则是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超过20单,单均营收在20元左右,单车日均收入仅为200多元的现实。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业内专家普遍达成共识:市场饱和预示着网约车行业的竞争将愈发激烈,新进入者将面临更高的市场进入壁垒,网约车企业必须审慎思考并采取有效策略以应对。

那么,行业成员应如何调整自身策略以有效应对市场变化?面向未来,网约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将如何展开?在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又将有哪些新的业务模式或服务可能成为主流?

多地预警来袭,网约车市场陷入饱和?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网约车行业在中国经历了迅猛的增长期,然而,今年以来,该行业的警报声愈发响亮,多地接连发布风险预警,为网约车市场的过热态势敲响了警钟。

据媒体统计,5月以来,江西鹰潭、江苏苏州、重庆、福建莆田、河南商丘以及江西景德镇等地相继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江西鹰潭,全市网约车日均订单量为1.67万单,单车日均订单量仅为14单,单车日均收入约205元,单均收入14.68元;

相较之下,苏州和重庆情况稍显乐观。其中,苏州大市网约车日均订单量55.49万单,单车日均订单量为15.04单,单车日均营收约350.14元,单均营收约23.21元;重庆中心城区网约车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日均总订单量65万余单,单车日均接单13.6单,日均营收(流水)约321元(未剔除平台公司流水抽成、订单信息服务费)。

据测算,福建莆田市网约车日均订单量10—12万单,网约车全职驾驶员平均每月休息4日,每小时平均收入30—40元,扣除成本后,月均收入约4000—8000元;而河南商丘市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在15单至18单,单车日均运行收入200元至230元。

这些数据共同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市场饱和。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饱和的原因是复杂且多维的。首先,疫情的影响使得许多人转向网约车行业,导致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其次,随着市场的发展,网约车平台的补贴逐渐减少,新用户的增长速度也在减缓,导致市场增长空间受限。

“如果全国多地的网约车行业单车日均单量不超过20单,这可能表明在某些地区或时段市场需求与供给达到或超过饱和点。”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指出,市场饱和通常意味着新进入者将面临较高的进入壁垒和激烈的竞争。

而当前网约车市场究竟饱和程度如何,是否还有发展空间?中华网财经也咨询了数字经济学家,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经济平台专委会副会长高泽龙,其表示:“需要具体分析各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在一些中小城市或者特定的细分市场,比如商务出行、旅游出行等领域,可能仍有增长空间。”

市场饱和当下,行业成员竞争现状

尽管如此,进入壁垒提升、竞争加剧仍将成为网约车行业新常态。这迫使网约车企业必须寻求新的应对策略,以保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在此背景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中亲农有限公司总裁支培元向中华网财经表示,新进入者需进行细致的市场细分,识别并满足未被充分利用的市场需求,同时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策略,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事实上,围绕以上几个核心点,行业头部成员早已开始落实。

据悉,在中国的网约车市场中,滴滴出行以其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多元化的出行生态,确立了其行业领头羊的地位。近年来,其不仅在网约车领域深耕细作,还拓展到了共享单车等衍生业务,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出行生态,这不仅增强了滴滴的市场竞争力,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便捷的出行选择。

与此同时,高德作为一家聚合平台,虽然自身没有网约车品牌,但其凭借强大的入口优势和背后阿里巴巴集团的支持,通过整合多家网约车服务商,并有效地利用了自身在地图服务方面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出行服务,带来了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对于市场上的其他竞争者而言,既没有绝对用户量/司机量,也没有流量入口,要在滴滴和高德等巨头的夹缝中生存,就必须寻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例如,曹操出行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出行服务,通过提供环保、高品质的出行体验,吸引了一部分对环保有高度关注的用户群体;美团打车则依托其在生活服务领域的优势,将打车服务与餐饮、旅游等业务相结合,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出行解决方案。此外,嘀嗒出行则通过专注于出租车和顺风车市场,利用技术创新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而面对近期多地发布的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行业内部的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强调,降低风险的关键在于优化运营和提升服务质量。“行业可以加强自律,制定更严格的准入标准和监管措施,确保司机和车辆的质量和安全。同时,推动行业内的合作与共享,比如通过合作减少车辆空驶率、提高运营效率。”

世界数字技术院元宇宙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民协数改工委执行会长吴高斌认为,行业还需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合理控制网约车数量,避免过度竞争。与此同时,他建议企业积极寻求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与整合,例如与公共交通、租赁车公司等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此外,吴高斌还强调了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提倡企业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提升竞争力。

“饱和”挑战背后,机遇并存、趋势明确

不可否认,在网约车行业面临市场潜在饱和的挑战之际,变革的浪潮中同样孕育着转型升级的机遇。这一转型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更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于未来网约车行业的发展,业内专家普遍提到了三个方面,即自动驾驶与新能源的双轮驱动带来的技术革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导向下的行业合作、多元化与个性化并行业务模式。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认为,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网约车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其次,行业内的合作与整合将更为频繁,通过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服务模式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且在业务模式上,拼车、共享出行、定制化出行等将可能成为主流,这些模式不仅能够提高车辆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还能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未来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多元化和智能化的趋势。”袁帅也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技术有望为网约车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自动驾驶车辆将减少人为错误和事故率,提高安全性和乘客体验。同时,自动驾驶车辆还可以实现全天候运营,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

据悉,近年来,滴滴、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网约车企业,均已开始积极布局自动驾驶领域。支培元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将极大地提高网约车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重塑乘客的出行体验,同时可能引发行业运营模式的根本变革。

除了自动驾驶技术外,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也将不断涌现。例如,网约车平台可以拓展至货运、物流等领域,提供一站式的出行和物流服务,或者推出拼车、顺风车等新型服务模式,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在此背景下,支培元指出,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将使网约车平台能够更精准地预测需求波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网约车行业将进一步融入城市交通体系,与公共交通形成互补,共同构建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城市出行解决方案。

此外,谈及未来行业内的合作与整合趋势,郭涛、高泽龙等专家表示,较小的网约车公司可能会合并或被较大的平台收购,如此一来,企业可以共享资源、实现规模效应并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面向网约车产业链,袁帅也提到,网约车平台可以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共同研发更适应网约车市场的车型,或者与出租车公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至此,面对市场饱和的挑战,网约车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通过技术创新、行业合作、服务模式创新以及业务拓展,网约车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那些能够把握趋势、不断创新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行业迈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zx0600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