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振兴
12月20日,2024(中国·北京)大型国际非遗保护传承主题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展。展会上,来自近四十个国家以及国内众多非遗传承人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地区的艺术收藏家参与。此次展览的展期将持续至12月22日。
据了解,此次展会由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基金会携手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联合主办。展览设置体验互动区与多媒体展项,融合前沿科技与古老传统,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规划“国际非遗”“非遗中国”“游历中国”等篇章,多区域协同展示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技艺特色与传承脉络,演出区呈现精彩非遗表演,互动体验区让观众亲身体验非遗魅力,教育培训区通过讲座与直播拓宽公众认知渠道。
会上,讲述乾隆年间故事的《大驾卤簿图纸质长卷》,以及再由300名大国工匠大师历经8年打造的《大驾卤簿图的大型紫铜雕》巨作回归亮相3号馆;收藏家陈俊霖展出的乾隆32年(距今257年)创作的《法界源流图》绢本画作也在2号馆展出。这些珍贵展品加深了两岸情感纽带,推动了文化融合协同发展。
相关人士表示,众多非遗项目亮相,有效提升了公众对非遗保护传承的意识,强力推动了非遗艺术行业的创新发展。观众借此契机领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感受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与民族情怀,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传承。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基金会,通过开展系列扶持与传播工作助力非遗保护传承,以本届展览为新起点,计划定期举办此类活动,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借助跨国际文化交流彰显其独特魅力。
北京盘古御琴文化交流基地创办人邱丽晔对中华网财经表示,古琴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了政府以及各界的支持,大众对古琴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人也参与到古琴这项文化活动中。不过,如何使古琴相关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仍需要努力。
据了解,多年来,邱丽晔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北京语言大学等机构授课开展古琴文化传承教学工作。
“我热爱古琴很文化以及相关的工作,也为这个事业投入了很多,但目前很难盈利,已经为这个事业投入了几套房子。”邱丽晔告诉中华网财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代表性项目市级非遗传传承人万东梅把工作室从山东搬至北京。
“北京有更大的平台”,万东梅对中华网财经表示,“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对接上更大的平台,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烙画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