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曾
2024年12月10日,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本次成立仪式在京举办,以“用爱点亮”为主题,活动中,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乡村教师培养和教育资源共享等领域展开紧密合作。
高途公益基金会的成立,正值社会对教育资源均衡化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之下。高途教育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罗斌在演讲中提到,多年来,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显著,尤其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教育理念等方面。
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到1550万,他们不仅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还亟需更多的心理关怀和综合素质培养。
“如果观察整个教育公益发展的阶段,我们发现,在1.0阶段,大家更多是提供一些图书、文具物质方面的支持;2.0阶段因为有了互联网的力量,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给受众群体提供从课程到在线辅导更多维度的支持。但是今天,我们认为教育公益进入了3.0阶段,我们要给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图书、课程和简单的知识传递,我们希望能够全方位的帮助这些孩子,帮助这些学员在素质素养和心理健康的层面有更多的提升和成长。”罗斌如是说。
作为教育行业的重要参与者,高途教育科技集团认识到,教育公益不应仅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递,而应着眼于帮助孩子们在身心健康、人格塑造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而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的成立,对于推动教育公平、缩小教育资源差距具有一定意义。据了解,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由高途教育科技集团(以下简称“高途”)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发起并捐赠成立,基金会注册资本800万元,均来自陈向东的个人捐赠。
在成立仪式上,陈向东表示:“过去,我希望别人说我是个好老师,而现在我又多了一个身份: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发起人。我时常在想到底什么是公益?我想如果能把教育做好,真正把我们的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把学生放在心坎上,帮助孩子实现理想和梦想,那就是最大的公益。”
据介绍,高途在过去10年里,累计捐赠的资源和资金已经超过一亿元。而接下来,以“成为美好创造者”为愿景,“用爱点亮”为使命,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以党和国家政策为方针,专注解决资源欠发达地区的实际难题。依托先进科技与优质资源,其业务范围涵盖资助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困难学校改善基础设施及教学条件、资助困难家庭改善生活,以及救助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损害的人群。
作为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张戈坦言:“我常常在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基金会,该如何更好地践行我们的愿景和价值观,履行我们的使命。”
思考之下,他总结出数字化转型、专业化管理和合作共赢三个关键思路。“首先,数字化和信息化给了我们新的工具和机会,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链接更多资源,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更精准地挖掘社会需求,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帮助,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基金会运营效率、透明度,提升公益项目的实际效果。其次,新时代的公益事业需要专业化的管理和精细化的运营,我们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估机制,吸纳各类专业人才,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效益。最后,我们不能孤军奋战,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资助。我们将积极寻求与政府机构、企业、其他公益组织的合作,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应对挑战,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基于此,同日,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胜兰出席签约仪式并发表演讲。她提到:“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近几十年来一直在探索教师教育。我想,从解放老师的生产力开始,便是现在提倡新质生产力的一种号召。我们时常在想,在AI蓬勃发展的时代里,AI和老师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希望借助AI的力量,给孩子们激发他们对这个世界和科学的好奇心,让他们知道世界有多大以及如何正确认识世界,这是AI和技术带给我们最大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便是与我们同行的一员。”
据了解,上述合作双方将助力“强师工程”,携手打造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乡村教育提质增效公益项目。同时,双方还积极关注乡村教师成长,通过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坊等形式,提供科学教育思维、教学能力提升、科学教育资源、心理知识培养、支教共建等公益服务。此外,双方还将衔接两岸及境外高校资源,帮助定向师范生、乡村教师走出去,开拓视野。
而聚焦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的四个发力方向,罗斌介绍称:助力乡村教师来提升综合的教学能力;助力乡村的孩子能够全面和健康发展;助力乡村的孩子能够走出来,开拓视野,走向国际;助力乡村教育更加的数字化、智能化,帮助我们在校的老师掌握更加好的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