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的孩子:“木桶定律”还是“长板理论”?

2023-12-29 08:34:01
A+ A-

说到减负,除了课业负担,文化课的各种培训班,还有一个就是兴趣课。

很多孩子比上班族累多了,根本没有周末,周末全是兴趣班。周一到周五放学后也排满了,总之,比日理万机的CEO还忙。

“木桶定律”or“长板理论”?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一周七天,绝不重样:钢琴、围棋、网球、机器人、绘画、拉丁舞、棒球、击剑、奥数、英语、写作……周末更是一天两三个班,菜色丰富。

图源:Pexels

于是,每样兴趣每周来个一堂课,蜻蜓点水,仿佛这些钱花出去,孩子就是全能冠军了。

于是,时常听到一些孩子抱怨,众多的兴趣班里面,只喜欢某一个或最多两个,但父母仍然坚持要给他塞满,苦不堪言,亲子关系紧张。

大致地推测一下,家长们有的生怕漏掉孩子的哪一项特长,什么都想试一下,有的认为未来是全才的天下,必须什么都会露一手,才更容易成功。

追求全才的,大概可以称之为信奉“木桶定律”(Cannikin Law),就是说,一只桶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是最短的那一块。

根据这个理论,人们认为要补短更为重要,而不是扬长。所以,最理想状态是,每一块木板都一样长,这样盛的水才最多。

我是反木桶理论支持者,或可以称为“长板理论”,在我看来,除了一些核心素养,诸如人格健全、思维合乎逻辑、体能素质好、心理健康,而兴趣这事,就应该扬长避短,哪样有天分就使劲拉长哪样,不行的绝不勉强。

反木桶理论,倒不是因为我坚定地认为全才在未来世纪不会成功,而是我认为亲子关系良好以及孩子能乐在其中,比全才更重要。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