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逻辑:在解构“西方中心主义”中建强中国学术话语
在“批判”中“解构”。“一些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可以用来说明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在一定地域和历史文化中具有合理性,但如果硬要把它们套在各国各民族头上,用它们来对人类生活进行格式化,并以此为裁判,那就是荒谬的了。”现代化作为历史范畴,其实践和理论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在客观上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是同步的,世界现代化与西方工业文明相伴而生。在那个历史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作为“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开创了人类社会生产的一个新时代,在特定的历史时间中具有进步性。但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发优势”,不仅在推行殖民主义的过程中构筑西方主导的世界发展格局,而且从“西方中心史观”出发,把西方现代化道路定义为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唯一途径,把西方文明标榜为人类文明的标杆和方向,在对西方现代化话语进行“学术包装”基础上全面建立“西方中心主义”话语霸权,作为以西方价值尺度塑造和支配世界的工具。历史表明,“后发国家”走“西化”道路鲜有成功案例,无法应对资本主义现实困局的西方模式更无法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难题。西方话语霸权是在对差异性、多样性历史发展话语的消解中建立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打破了“特殊主义普遍化”的“一元现代化模式”,也必将瓦解“西方中心主义”的“一元话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