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除了办遗嘱,公证在很多领域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治病有风险,如何划清医患双方的责任?孩子升学派位、小客车摇号,如何保证分配公平?网店、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怎样保障相应的权利?这些问题,很多涉及公民的切身利益,都需要公证机构的介入和参与。
提及公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安排身后事的遗嘱公证。殊不知,公证在很多个领域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比如说,在医院诊疗如何确认医方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让患者安心?孩子小升初随机派位如何确保公平公正?
这些都与公证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记者了解到,我国公证机构年办证量近1400万件,公证文书发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服务着老百姓的工作生活。
问
如何划清责任
去年3月30日,这是杨女士第四次踏入北京市方圆公证处的大门。
原来,她患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系统性管状腺恶性肿瘤,这种病比较罕见,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任何治疗办法,医生的实验性治疗风险非常高。
对治疗医生来说,由于治疗方案是实验性的,心理负担非常重。为了减轻医生的顾虑,增加治愈的几率,杨女士多次在公证处申请办理声明书的公证。
“了解了她的实际情况之后,每次她来办理公证,我们都为她启动了针对行动不便、有实际困难等特殊群体开通的公证绿色通道。”任青是第四位为杨女士办理公证的公证员,她向记者介绍,从受理、制作询问笔录、出具公证书都仅用一天,高效的服务为其争取了治疗时间。
“非常感激公证员的办理。”杨女士介绍,由于治疗这次医疗公证包含了3项内容,自己的病情情况、治疗的方式及其可能后果以及杨女士自愿接受声明。
在医患方面,类似杨女士这样的担忧并不少见。患者要看病进行手术治疗,除了对病情本身的焦虑之外,家属还往往对医院和医生有着不放心:医院把病情表述明白了吗?手术的风险、治疗措施等相关情况交待清楚了吗?医院也有着同样的担忧:手术等治疗存在风险,诊疗向家属解释告知了,事后家属不承认被告知了怎么办?
“医疗公证就是这样的一个定心丸。”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医患双方都有各自的考虑和担忧,对医疗等相关事项通过公证将双方的共识固定下来,医院才能安心进行医疗操作和尝试,患者更能确认自己相关权利得到了保障。这对划清医疗风险与责任,避免不必要的医院纠纷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