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去年“9·30”开始的两轮密集调控后,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进入“量跌价稳”阶段,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业内人士表示,要利用好窗口期,从住房制度建设、土地供给、金融财税等方面入手出台楼市调控长效机制。
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记者采访了解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国民住房问题主要依靠市场手段倾向明显,保障房、安居房存在明显短板。专家建议,应通过立法等手段进一步完善商品房、公共住房、租赁住房等相关住房基础性制度,完善国家住房制度总体框架。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表示,应以“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为目标,规范满足高收入家庭需求的商品房制度,建立满足中等收入家庭需求的安居房制度,完善满足低收入家庭需求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争取安居房、公租房等公共住房供应规模达到供应总量的50%以上。
“当前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高企,那些新就业大学生工作头两年的收入并不高,但他们未来将是社会的中坚分子。要满足新就业无房职工等‘夹心层’群体的需求,需要大力发展有限产权的自住型住房。”王锋建议,可借鉴境外经验,按照“共有产权”模式,建立安居住房制度体系。
住房租赁短板也亟待补齐。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建议,将住房租赁作为地方政府供给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必选内容。在市场起步阶段,减轻企业纳税人向个人出租房屋的税费负担,待市场蛋糕做大、初具规模经营时再恢复税费标准。此外,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允许鼓励开发公司向开发、持有并租赁转型,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的住房租赁公司。
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秀池表示,就满足居住功能而言,租赁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刚进入城市的新市民、新职工而言,可通过租赁满足其住房需求,但保障有稳定的租赁关系的承租者同户籍人口一样享受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很关键。
建立城市中长期土地供应计划
7月7日,《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上海“十三五”期间计划供应5500公顷住宅土地,可提供住房约170万套,比“十二五”期间增加60%左右。在上海之前,北京今年也提出未来五年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其中国有建设用地5000公顷,集体建设用地10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其中包括50万套租赁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