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很严肃的问题:多给你1秒,你会干啥?
“多希望世界给我多一分钟、多一秒钟,让我再好好爱你……”歌词里曾苦苦哀求的一秒钟,真的可以实现了。因为,真的多出了“1秒”。
这多出的“1秒”将加在格林尼治时间12月31日23时59分后,通过增加闰秒实现。由于北京处于东八时区,所以将在2017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后面增加1秒,届时会出现7时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
这一秒,从哪里来?
为确定时间,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世界时”(UT)和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的“原子时”(TAI)。由于两种时间尺度对秒的测量方法不同,随着时间推移,两个计时系统结果会出现差异,因此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
“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世界时”。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原子时”与“世界时”的时刻相差达到0.9秒时,“协调世界时”就增加或减少1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个修正被称作闰秒。
闰秒实际上是为追赶地球自转的脚步而对“原子时”的人为增减。依据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对“原子时”与“世界时”的监测数据,当两者之差达到0.9秒时,该机构就向全世界发布公告,在下一个6月或12月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实施正闰秒或负闰秒。
自1972年“协调世界时”正式使用至今,全球已经实施了26次闰秒调整。两次闰秒之间的时间间隔没有规律,最短一次只间隔了6个月,最长一次间隔了7年。上次闰秒调整发生在格林尼治时间2015年6月30日。
多一秒,能发生什么?
对于普通人来说,增加一秒可能根本就不会被察觉;完美主义者们可以试着在2017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时将自己手表上的时间拨慢一秒。然而,对某些领域和行业,这短暂的一秒可能会使情况变得异常复杂。
对闰秒最为敏感的莫过于计算机相关领域。计算机系统和程序按每分钟60秒设定,当闰秒发生时,计算机或服务器系统会因无法识别“两个连续的相同秒数”而显得“无所适从”:中央处理器可能因系统的不断询问而“死机”,电子邮件可能迷失“方向”,重要数据可能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