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至2020年,北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疏解,是为城市治理、去病除疴做“减法”;提升,是为腾笼换鸟、留白增绿做“加法”。疏解整治促提升,带来的将是更加和谐宜居的北京。2017年已经过半,“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交出亮眼成绩单。千龙网记者深入北京市十六区街头巷尾,见证疏解与提升给市民带来的切实变化。
文/千龙网记者秦胜南
立秋了,树荫底下可真凉快,坐在永引渠河边,张大妈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跟邻居聊着天。张大妈是北京海淀半壁店第二社区的居民,永引渠治理后,张大妈经常到河边纳凉,聊天。“从前这里垃圾满地,散发着臭味,现在一点味儿没有,树多了,花多了,绿荫多了,香气多了,在这乘凉,真舒服。”说起永引渠的变化,那得从2015年,海淀在北京最早试点“河长制”说起。
自2015年,海淀区率先在北京市试点“河长制”,经过整治,这段河流河水清澈,岸边翠绿满眼。图为该区半壁店第二居委会主任祁雪平(任永引渠半壁店至永金里河段河长)。千龙网记者秦胜南摄
河岸环境治理后河内垃圾少了
“两年前,我多了一个身份——永引渠半壁店至永金里河段河长,责任重了,治理河道的效果明显了。”河长制的实施,让半壁店第二社区居委会主任祁雪平感触颇深。
站在永引渠的半壁店段,记者看到,河两岸高高低低的柳树、槐树,坡面上郁郁葱葱的绿植。“以前这里黄土露天,一刮风,各种颜色的塑料袋满天飞,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每天早晨、傍晚,都能在河边看到许多散步、健走的百姓。”居住在半壁店第二社区多年的唐翟金很有感触地说。
在河道边捞水草的清洁工人肖方全,听到记者询问河道变化,热心介绍说,“我负责这个河道清洁5年了,自从实施河长制后,上下游协同管理,以前,我一天在能捞出6、7袋垃圾,现在一天也捞不了1袋。”
变化不是一蹴而就。两年前的这里,河两岸多是违建房,出租杂院、小作坊聚集在此,同时聚集了大量外来人口,环境脏乱。由于河道干涸,人们占用河道,在里边摆摊烧烤,也有小作坊利用这片空地晾晒物品,其中一家从事衣服加工的小作坊就把河道当成自己工厂,晾晒起了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