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如今,石景山的“老街坊”来了。石景山“老街坊”来自基层,源于群众,由一大批活跃在基层社区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热心人组成。“老街坊”既是“后备军”,也是“拆违先锋队”,他们自发组成“老街坊”互助会、治安队、帮扶队、调解队等,团结、带领“老街坊”们做文明市民,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八角街道老街坊金色亲情服务队正在开展志愿服务
石景山群众自创《老街坊》之歌
“老街坊”,一个带有浓厚北京地域特色的称谓。街里街坊,抬头不见低头见,有吵闹,有欢笑,它透露出浓浓的人情味,折射出邻里之间的互助亲情。
现在,“老街坊”的内涵正在被石景山升华为一种独特的模式,一大批活跃在基层社区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热心人,以“老街坊”的身份,办好了急事,办成了难事,解决了揪心事,在居民之间架起了“心桥”。
“‘老街坊’代表的不再仅是邻里关系的一个称谓,而是成为了邻里守望互助、携手共奔小康、充满社会正能量的文化符号,更成为石景山区社会治理中的闪亮名片,一个战略品牌。”石景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晋秋红表示。
浓浓深情
“老街坊”成养老品牌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搭把手、帮个忙,这种自发式的志愿服务中,是对“老街坊”之间守望相助的浓浓深情。2013年,八角北路特钢社区的老街坊们发现,住在一个社区的老工友、老邻居离世,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或精力有限,后事办得潦草甚至没有着落,于是社区党员、志愿者自发开展了“临终关爱”行动,并为离世老人提供一条龙服务。紧接着,又自发成立了爱心担架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就医、出门提供义务帮助。
老街坊们在八角南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里在志愿者的服务下共用午餐
2015年,八角街道率先在居家养老工作中,打造“老街坊”养老品牌。2016年,石景山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在探索居家养老改革的过程中,石景山区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在全区9个街道建立街道“老街坊”养老服务中心及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近千名“老街坊”志愿者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参与服务,并将家政、医疗卫生、精神文化等多种养老服务辐射到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