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6月26日电题:背依祖国 相信未来——香港民众期盼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华社记者张雅诗周雪婷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期间经历过不少高低起伏。记者近日采访了来自不同阶层和背景的香港市民——从商的,看到背靠祖国而带来的庞大机遇;做教育的,乐见政府在科技教育上加强投放资源;做体力劳动的,对特区政府为劳动阶层推出最低工资等政策感到欣慰。这些一直在社会上默默付出的市民,在自己的领域上各有经历和体会,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
“我对工作前景是乐观的,尤其我们主要依靠内地市场,至少我身处的行业是这样。”从事化工原材料销售的刘康强这样对记者说。
谈起香港的未来,刘康强和多个不同行业的市民不约而同地认为,只要放眼祖国,就能获得更多机遇,不愁出路。
在香港土生土长、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刘康强,自199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化工行业,目前在一家外企任职营销经理,主要负责中国内地业务,每个月都要出差到内地。
“香港的将来与内地密不可分,而正因为内地快速发展,香港人可以涉及的行业更多更广。”他举例说,香港的企业以往主要做塑胶原材料等下游工业,后来发展至钢材、石油化工,这些商机绝大部分来自内地。
同样因工作需要经常来往香港与内地的港人冯先生,在一家内地互联网公司担任公关,负责将当前内地互联网最新的理念和服务带到香港,并进行香港本地化。他相信,香港的未来还是应该由创新科技来带动。
冯先生认为,香港金融法规完善、思想开放,可提供各类专业服务,凭着这些优势,香港现在应该更重视创新科技及金融科技,若能赶上这波潮流,对香港未来还是充满信心。
冯先生经常要去内地出差,有时候一个月内在北京、上海的时间比在香港的时间还长。他表示,科技发展迅速,一定要深入频繁地了解,才能跟上节奏,他认为,互联网是当前最有希望的产业,在内地互联网企业工作,升职的机会也较大。
香港学生也越来越热衷于“北上”求学。20岁的张然是其中一分子,他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到内地升学,目前在暨南大学攻读电子商务。
“内地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很多企业也希望聘请拥有香港和内地背景的毕业生,以促进公司与内地企业合作和发展。”张然表示,自己了解香港本地情况,希望借着到内地升学认识当地文化,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