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廿年不忘习近平心系香江之凝魂篇)
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习近平
央视网消息:这里是中国香港。
仲夏之夜,和煦的微风轻抚着迷人的维多利亚港,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流泻着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绚丽璀璨的铜锣湾熙来攘往,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上,紫荆花开正盛,“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20年前的7月1日,是一个永远被历史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位于湾仔区西部的香港会展中心会场上空,五星红旗迎风展起。
时光流淌,廿年转逝。今时今日,普通话、简体字、人民币在这里不再陌生。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正如习近平所言,香港回归祖国的20年,是香港文化寻根的20年,也是两地文化凝聚人心、共同繁荣发展的20年。
寻根——二十年重塑家国认同
古来情依中国土,却作百年异邦人。这是香港历史的真实写照。
“你是哪里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特区政府前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赴美留学,被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问题问呆了。“你是哪里人?我是香港人。香港是一个国家吗?不是,我是中国人,流的是中国人的血,接受的是中国文化。但是我的国家在哪里?那时我就有一个觉悟,我是一个没国没家的人。那时我就希望找到家的感觉。”
这条路何其漫长、艰辛,一走就是百余年。太平山顶清风袅袅,吹不散历史大雾迷蒙;维多利亚海港灯火璀璨,却在百年迷失中难掩夜色孤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正如习近平所言,香港的回归,不仅是主权的回归,更意味着文化层面的认同与重塑。
“香港文化的根是中国传统文化。”香港浸会大学大一新生罗小曼是典型的“回归一代”。她出生于1997年以后。在一次旅行中,被敦煌文化的神秘与奇绝深深吸引,浓浓的“寻根意识”开始在心中蔓延。
回归后,香港的中小学校除了定期升国旗外,还在日常课程中加入普通话教学、国情教育、到内地交流等项目。“我是中国人”的观念渐渐植根在青年一代心中。电视台和电台也在黄金时段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背景音乐,播放《心系家国》宣传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