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俯拍图 中核集团供图/光明图片
【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新名片】
5月25日下午,风和日丽,福建省福清市“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现场,一辆巨大的履吊车缓缓将重达340吨的半球型穹顶吊离地面,经过充分调整,最终将如皇冠一样的穹顶顺利安装在45米高的反应堆厂房,成功完成了我国第三代自主核电“华龙一号”全球瞩目的“成人礼”,这标志着我国向“核电大国”又迈进了一大步。
从2013年中核集团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技术进行融合开始,短短5年时间,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从设计方案到落地建设,顺利走向世界。
“华龙一号”:承载中国“核电强国梦”
30年前,当法国和英国联合为中国建设大陆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业核电站时,我国连核电站的地板砖、电话线、水泥都要从国外进口。如今,中国开始向老牌核电强国英国输出“华龙一号”。
“中国核电是‘三十而立’。”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俞培根表示,“自1985年我国自行设计的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以来,中国核电发展日新月异,最近5年来更是突飞猛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核工业链。”
俞培根介绍,“华龙一号”的装备国产化率现在可达85%以上,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等核心装备都已成功实现国产,代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先进水平,“华龙一号”的供货厂家,分布在全国各地,涉及5300多家,共计6万多台套。
“‘华龙一号’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共获得700余项专利和100余项软件著作权,承载着中国核电人的‘核电强国梦’。”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寿君说。
“互联网+”“集成创新”,是“华龙一号”自主创新的两大特点,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的研发涉及国内75家高校、科研机构,还有很多设备厂家,所以采用了‘互联网+’模式,建立综合协同设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数据加密、仿真与虚拟现实等技术,上千名全国各地的设计人员同步参与,协同创新,也使得我国核电行业迈向了数字化的新阶段,各方共同努力,又保障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的建设工期,打破了全球核电首堆必拖延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