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江婷婷
“十三五”期间,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18%以上;到2020年,培育50亿元以上领军龙头企业3家、20亿元以上骨干企业5家、10亿元以上重点企业10家,新增“民参军”企业200家以上。围绕建成国家重要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贵州提出了包括上述指标在内的军民融合发展工作任务。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布局省份,贵州不仅在军民融合发展领域独具优势;加快发展壮大军民融合产业,也是其探寻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重点发展民用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精密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图为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数控加工生产线。
筑牢军民融合发展基石
提及中国军工史,贵州是绕不开的一个地方。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十万大军开赴黔中,拉开了战略后方建设的序幕。“三线建设”播下贵州现代工业文明的种子,奠定了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历经五十余年的建设,贵州的军工产业逐渐步入正轨,形成了以航空、航天、电子和航空发动机四大板块为主要力量的国防科研生产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省内企业广泛参与国家重点实施的航空航天项目,在“探月三期”“北斗”“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及导弹防务等任务中,承担配套电池、电机、电连接器、高精度电阻器、精密传动件等关键部套件,顺利完成国家系列导弹、无人机、高级教练机、航空发动机等军工主机产品交付……尤其在“十二五”期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规模以上(2000万口径)总产值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2015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含军转民)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6.5亿元;完成增加值64.5亿元,同比增长12.3%,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个百分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近几年政策持续‘加码’。”省经信委军民结合推进处处长许骏表示。
从2013年起,贵州每年定期编制发布《贵州省军用技术转民用推荐目录》《贵州省军民结合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项目目录》,积极引导优势民企、社会资本以股权投资、合作开发等方式,参与军民技术有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