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9月28日消息(记者 马文静)今天上午,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在保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17年6月末,平安人寿投资服务实体经济已经超过1100亿元,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债券计划、基础设施建设股权投资计划、铁路建设基金优先股等方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从投资去向来看,平安人寿通过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投资实体经济余额898.53亿元,其中既有南水北调项目,亦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有促进能源建设的核电、水电建设项目;通过基础设施股权投资计划、铁路建设基金优先股、中保投基金等形式支持国家公路铁路建设220 亿元,其中仅铁路建设基金优先股就达119.06亿元、京沪高铁项目达63亿元,中国平安是京沪高铁项目除中铁以外最大的资本支持方。
据了解,2007年,平安资管公司牵头设立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出资160亿元参与了京沪高铁的投资建设,成为京沪高铁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平安资管公司副总裁鲍培和在会上介绍,此次投资充分发挥了保险资金规模大、久期长的优势,自京沪高铁投入运营以来,项目公司运营和收益日趋见好,2015年起公司实现了盈利,2016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1.51亿人次,日均41.6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0%。
除此之外,过去三年间,平安银行先后和各地地方政府签署了数十项战略合作协议,其中的重点就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支柱产业的升级改造,合计协议金额超过2万亿元。
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中的潜在风险也颇受关注。发布会上,鲍培和表示,“要利用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稳定性高的独特的优势,服务实体经济,做实体经济的服务者和价值的发现者。同时也要确保保险资金的独特特性,一个是安全性,一个是流动性,一个是效率性,要把这些结合起来。”
鲍培和从三方面介绍了平安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第一是前置管理,从资产负债的管理到大类资产配置管理,提前预估整个金融市场到投资品种的风险的收益,通过分散效率和集中度控制确保风险可控下的最佳收益。“近三年来,平安的保险资金的固定收益类的资产始终保持在80%以上,权益类的资产的配比在17%以下,配置结构比较稳健。”
第二是战术的资产配置管理,结合保险负债端的负债特性,通过主动的拉长久期的策略,合理安排现金流的方式,积极的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投资,并通过这种战术资产配置的管理,挖掘期限溢价和流动性的溢价。以此在保证实体经济流动性需求的同时,保证保险公司的稳健和收益。
第三是技术的运用。鲍培和介绍,针对具体的项目和产品,平安集团通过投前、投中、投后这种全流程的风险管控,监控、防范、应对市场的波动和信用风险,其中除了平安已有的一整套投资的管理的流程以外,平安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金融科技的成果。如战略配置、战术配置都用了智能投资的系统,减少了人为干预产生差错的可能。
鲍培和表示,三个层次的风控管理措施起到了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平安保险资金已投的所有的项目,没有发生过一起风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