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不进不敢投”到“投得进敢于投”
民间固投“四连增”后闯关40万亿元
■本报记者 左永刚 苏诗钰
“现在,民间资本投资社会公共领域项目正在升温,尤其是具有周期性付费项目更容易获得民间资本青睐。在2016年下半年国家不断出台政策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投资范围之后,新一轮民间资本投资开始专注于城市地铁和城际铁路等项目,这些项目具有周期性付费特点,因此更容易吸引民间资本。”今年8月初,在北京CBD办公的一家专注于轨道交通PPP项目的管理咨询公司研究部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民间投资一步步回暖的过程。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7479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1%;2014年为32157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8.1%;2015年为35400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2016年为36521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2%。
由上面的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是连续四年增长,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情况下,2017年其投资总额闯关40万亿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现在民间资本投资回暖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密切相关,但在此之前的2015年,PPP项目并没有获得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仅有一些供暖供水、污水处理等城市公共领域的付费项目被民间资本看好,但投资门槛过高,挡住了大部分民间资本。
“由于经历了2016年年初民间投资低迷,政府在当年下半年不断出台政策以及拓宽投资领域,对于推动民间投资起到了实质性推动作用。”上述负责人表示,“我们还看到民间资本获得收益的方式或者模式不断丰富,参与项目的主导权也在提升。”
该负责人在8月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的正在酝酿中的业界标杆项目如今已经签约。9月11日,我国首个民营资本控股的铁路投资项目诞生,当日,浙江省政府与由复星集团牵头的民营资本联合体正式签署杭绍台铁路PPP项目投资合同,该项目民营联合体投资占比51%,民间资本达到控股地位。
借助PPP模式、投资领域拓宽、增强话语权、给予可预期收益……五年多来,在中央政策以及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我国民间投资正在从“投不进、不敢投”转为“投得进、敢于投”。
民间投资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今年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指出,五年来,投资在调结构、补短板中发挥关键作用,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补短板领域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民间投资持续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