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潘玉蓉
证监会日前公布了首批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名单,公募基金正式步入FOF时代。
保险机构在FOF产品和策略方面已探索有时。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为解决“挑选基金难”的问题,部分保险机构在内部建立了FOF型团队,并让FOF团队、内部股权团队、委外投资各条线相互竞争,借此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收益稳定性。
积极试水FOF
证券时报记者从保险业内了解到,2014年,保监会就对保险资金投资FOF开闸,一些保险机构作为FOF管理人的经验已较丰富。
“作为追求绝对收益的机构,保险公司的基础职能就是做大类资产配置,是天然的FOF机构。”一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人士表示,“保险机构对基金的选择困难症一直存在。”
民生通惠总经理葛旋表示,保险资管是各类资管中,最适合采用FOF和MOM(管理人之管理人)模式投资平台的机构。民生通惠是业内首个提出“成为具有竞争力的MOM、FOF投资管理平台,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能力”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据介绍,民生通惠在万向控股旗下的一个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平台上,搭建其核心技术和分析方法。通过优化投资经理池的风格,对冲掉较弱或不稳定的风格,最大限度保留超额收益稳定的因子池,动态调整FOF组合。
民生通惠通过分析投资组合的持仓、交易、收益等数据,考察投资经理的投资风格及其稳定性,并通过较长时间的数据,评估投资经理所擅长的市场环境。不同投资经理贴有不同的标签,这些投资经理既有来自内部培养的团队,也有来自外部的基金经理,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关系,与之配套的则是相对市场化的激励制度。
另一家保险机构的投资团队也有着类似的竞争机制,公司内部做FOF的团队与做股票的团队之间会有业绩比较,目的是在激励团队的同时检验选择基金的能力。
养老型FOF渐受青睐
“做FOF的投资经理更应该关注每一类资产应该如何分配,以及每一类资产里面怎么去挑选到优秀的投资管理人,而不是详细到具体的个股或者债券的研究。”一位保险机构投资部门负责人表示,不同公司做FOF的背景不一样,有的公司是为了弥补内部投研能力的不足,有的则是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但不管基于什么原因做FOF,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持久和稳定的收益。
近年来,政策鼓励发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养老型FOF受到保险机构的欢迎,养老保险公司不断推进FOF型产品的管理与发行。目前长江养老已经发起3只FOF型养老金产品,覆盖债券、混合和股票三类。
从国外发展历程看,FOF大发展的背景之一,就是大量资金追求稳健收益,希望通过FOF来实现多元资产的配置。未来,随着养老金市场扩大,养老型FOF可能成为保险资管的重点业务。
此外,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缺乏低门槛的产品,FOF产品的出现也将弥补这一不足,为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参与资产管理机构间的竞争提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