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是一种信仰,富是一种力量”,这是现代企业追求的创富精神。今年以来,以国内企业为主导带动的一波又一波公益活动热潮,再一次证明,以责任为核心的信仰驱动下,这样的力量、这样的精神,将为社会带来怎样积极且又深刻的改变。
今年7月,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公布了捐赠60亿元的慈善计划。同月,面对湖南省严峻的洪涝灾害,国内企业踊跃捐钱捐物,让灾区群众在无情的天灾面前感受到了人情社会的温暖。8月,泛海集团正式启动2017年“泛海助学行动”,共捐赠5亿元。而在九寨沟遭遇地震侵害后,新希望等大批企业在捐献的同时,也纷纷启动救灾机制,集合力量参与救灾。而进入9月,在这个包含了“中华慈善日”的月份中,企业发起、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更是到达了高峰。阿里巴巴发起“95慈善周”,带动1亿人参与公益,腾讯启动“99公益日”,联合合作活动配捐6.09亿元……
一直以来,来自企业与市场的力量都是推动国内公益慈善事业的主力军,统计显示,我国社会捐赠的70%都是来自企业。正是在企业积极投身的带动下,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发生巨大变化——由政府主导向民间力量转变;由少数慈善组织为主向公益服务多样大发展转变;由少数人向人人参与转变;由个人行为向组织化制度化的现代公益事业转变;由分散、单一形式向专业、高效、透明、联合转变。
不仅如此,在新理念、新工具、新消费习惯的带动下,公益服务的形式与内涵极大的被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更是将公益与千万人群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了一起,让公益的变得触手可及。
而这,也是在商业活动的推动下,由企业通过市场行为完成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财富来自社会,归宿也是社会”,这是现代社会的财富观。尽管不可否认的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数十年中,国内社会的一些价值观、财富观,以及对待公益慈善事业的态度,有过迷茫、走过歧路,但近些年,已经走出偏激的误区,重新回归到一条传统情怀与现代观念融合的正确发展道路中。
在这样的进程中,那些以“创”为信仰,掌握着“富”的力量的企业及企业家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反过来看,正是由于积极财富观、公益观在社会中的确立,将“优质企业”标准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态度与力度,企业对社会、区域发展贡献程度,以及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而获得美誉度的高低紧密结合。这也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被不断推高,而越来越多有关社会价值的内容也被增加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理念追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