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证监会公布的IPO排队企业名单来看,券商投行部门对于IPO企业所属行业的偏好都较为接近。在消费升级和制造升级的大背景下,医疗健康、节能环保、TMT等新兴行业企业备受青睐。在IPO持续常态化的背景下,投行的专业性则在火热的市场环境中愈加重要。
针对新兴行业企业纷纷加入IPO战局的大趋势,平安证券总经理助理杨敬东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成立多个新兴行业组,围绕这些行业寻找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性好、投资价值明显的企业。在储备项目时,非常重视行业属性及其成长性、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在准入门槛上把好入口关。而对于传统行业的企业也会更多关注其实现转型的可能。
深挖新兴行业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中国出现了诸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一批优秀的新经济公司,但市场成熟度远低于美国。诸如Facebook、谷歌、苹果和亚马逊四巨头的市值总和约为2.5万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整个法国一年的GDP总量。巨头企业的雄厚实力,会使得初创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比如Facebook通过早鸟警报系统,跟踪竞争对手,收购有潜力的新型公司或在收购不成的情况下,凭借强大的资本和资源优势及压垮对手,这对发展中的新经济公司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然这也可能成为一种机遇。当下的共享经济可能也会朝着整合、垄断的方向发展。小公司会逐渐消失,形成成熟的市场格局。换个角度说,未来创业会越来越难,大平台会逐渐成为霸主型的公司,垄断创新领域。
杨敬东表示,平安证券在考察IPO企业时,会着重关注企业的专利技术、研发成果是否有行业竞争力,例如新能源电池、充电桩检测设备等,研究人员会深入行业找到真正有潜力、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
“平台+专业”引领未来
IPO项目被大多数人看好,投行是否会面临过度竞争的情况?“应该肯定的是,资本市场的服务集群效应普遍存在。所以投行的竞争不应该只是IPO的竞争。而重要的是围绕一个客户,如何做深做透。”杨敬东认为,短期来看,市面上确实存在保荐费率下调的情况。在券商IPO业务面临同质化竞争时,平安证券“投行+商行”的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就会凸显出来,充分利用平安集团旗下的投行与商业银行业务之间的联动,实现投贷联动。利用类似大包围的“1+N”战略,外部致力于为单一客户提供更多产品配置或定制服务,内部则采用多个产品经理对接一个客户经理,以成熟的一站式服务代替传统的单一议价模式,既为企业节省了沟通成本,也减少了企业与多个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时间。
“所以长远着眼,考察投行核心能力的指标一定是专业,这里的专业不仅仅指法律、财务等,更多意义上是对产业及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市场敏锐度,必须坚持朝纵深方向拓展,掌握细分行业的最大量垂直资源和信息。”杨敬东指出,围绕专业,一方面抓人才建设,一方面抓差异化服务。人才建设上要优化队伍结构、提升行业专精度,每位投行专业人士对所服务的行业发展、企业运营、赛道的深刻理解。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符合国家政策、拥抱市场变革、顺应监管导向是重要指引。行业的聚焦与核心优势的挖掘,是保持投行竞争力和成长空间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