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题: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前景光明
新华社记者 何瑛
从世界范围看,“中等收入陷阱”是个常见的经济现象。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正在全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得益于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成效和后劲等因素,中国跨越“陷阱”前景光明。
“陷阱”有挑战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最早出自世界银行2006年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
该报告提出,在20世纪后期的工业化浪潮中,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很多国家往往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便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这些国家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2014年,世界银行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标准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组:人均GDP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1045至4125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4126至12735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273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按此标准,目前中国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根据世行的研究,在1960年达到中等收入的101个经济体中,到2008年只有13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而绝大部分则在中等收入水平上踯躅不前。
有专家指出,在从低收入经济体迈进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发展阶段,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通常具有工资低廉的特点,企业经营成本相对较低,但这一比较优势会逐渐丧失,从而使经济发展面临寻求新动能的挑战。发达经济体之所以能迈过这道坎,是因为在更具附加值的高端领域获得优势,经济发展获得新动力。
由此可见,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展中国家需要逐渐摆脱依赖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经济的局面,要通过创新发展,增加产业附加值,发展智慧经济,以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长期经济增长。
愿景有支撑
虽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存在挑战,但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取得的经济成就,以及“顶层设计”对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动能提供的保障等,为中国成功跨越“陷阱”创造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