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在省城工作的李小姐惊讶的是,当得知她手上有近10万闲钱时,远在东南小县城、年过50的父母,建议她把钱存进余额宝(天弘基金旗下的货币型基金产品)等宝类理财产品中。“利息一年也有几千呢,比银行活期要高。”接触互联网才两三年的父母对她说。
“现在家庭的理财意识真的比之前要‘先进’太多,在我记忆里,父母还只会把钱存在银行或者去炒点股。”李小姐近期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理财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周以来,长江商报记者采访多个年龄段和收入阶层的家庭发现,几乎每个家庭都不再选择单一的储蓄或者理财方式,更多是根据投资期限的长短,配置手头的资产。
长江商报记者多方采访发现,从理财类型来看,以流动性强备受欢迎的和以稳健著称的保险、宝类理财,所占比例出现明显上升。综合市场行业数据,不少普通家庭宝类理财和保险理财占比升至近三成。此外,信誉度高的银行理财,依然颇受重视。
最近发布的《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从持有率看,银行理财、宝类理财和股票持有率最高,均在66%以上。从投资金额看,股票、银行理财和基金是小康家庭投资金额最多的三类品种。
余额宝等宝类理财“迅速流行”
像上文所提到的李小姐父母这样,迅速从存银行活期转到余额宝等宝类理财产品的居民,不在少数。
8月18日,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金融行业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他短期需要使用的闲钱,基本没有放在银行活期里,都是放在如余额宝、朝朝盈(招商银行推出银行系宝类产品)等货币基金中,不仅资金可以随入随出,没有投资门槛限制,而且还能“让钱自己涨点息”。
家住汉口的张先生也对记者表示,他今年年初教会母亲如何使用支付宝后,母亲就将平时的零散资金集约到余额宝账户上,攒足到一定的额度就去做银行理财或是其他大型开支。
“这些宝类产品也可以定期扣付房贷、随时缴纳水电费等,‘大妈’们操作起来不会比年轻人差。”张先生说,他定期给母亲一定的生活费和房贷款,母亲则通过余额宝等平台产品,安排家庭开销,而他转付的钱款,也是通过余额宝转至母亲的账上。
从年轻一代辐射至年长一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手机端的宝类产品进行理财和资金往来。
余额宝等宝类理财产品购买人数的增多,已是公认的事实。长江商报记者以余额宝公开的年报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余额宝期末净资产已达1.43亿,相比于去年年底8082.94亿规模,半年时间已经增长76.92%,几近增八成。从持有人数来说,2016年年报显示,该基金8082.94亿规模,持有人达到3.25亿户,其中个人投资者占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