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6日讯(记者 温济聪)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而服务实体经济不能缺少直接融资工具。业内人士表示,要把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新三板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让中小企业直接进行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把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势在必行
在我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社会融资结构不完善,长期依赖间接融资,一直是一块短板。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仅为23.82%,融资结构尚待完善。
间接融资比例过高是我国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之一,目前虽然我国整体债务风险可控,但是由于银行业一直是社会融资的主渠道,近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去杠杆的问题有所突出。川财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冯钦远举例说,如果以M2/GDP来衡量投入产出的金融效率比,会发现我国每投入两元才能创造1元的GDP,而美国则是投入0.7元创造1元的GDP。解决杠杆的最终办法就是需要让收入上去,负债下来。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改善融资结构,发展直接融资。
“我国的融资体系是以间接融资为主,这与中国之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过去中国经济是出口拉动型,享受外汇占款的快速流入,因而整个经济是资金富余的。但是2012年之后外汇占款流入开始放缓,这意味着中国的资金供给方式要由原来的被动投放转为主动投放。而间接融资本身会受到贷存比等监管限制,因而需要发展直接融资作为补充,这是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兴业证券宏观团队补充说。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首席分析师认为,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优势有三个:一是风险分散,避免风险过度向银行体系集中,有利于金融稳定;二是企业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长期资金,有利于降成本、去杠杆;三是透明度高,在信息披露和市场监督之下,企业有约束更合理地使用资金,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从国际上看,G20国家直接融资比重大多集中在65%-75%之间。美国的直接融资比重超过80%,德国、日本比重大约在70%左右。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服务实体经济尤为重要
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尤为必要。不过,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长尾,数量是巨大的,而目前单一的融资方式,解决不了绝大多数企业融资、股份转让这些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不了创新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