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获悉,近期多地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并在此基础上纷纷布局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进程有望进一步提速。
近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显示,全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环境水平稳步改善,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由2010年的100分升到2016年的200.3分,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我国知识产权国际地位快速提升,在40个主要国家中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19位提升到2015年的第10位。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川等地先后成为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山东、湖南、陕西、重庆、福建和河南等地成为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广西、甘肃和江西等地成为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
此外,《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多省份密集发布地方版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山东、广东、湖南、河南、四川、甘肃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方案。
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方面,近日,青岛、广州、武汉、成都、厦门、南京、长沙、苏州、烟台、郑州等10个城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创建工作周期为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
在积极打造知识产权强省、强市的基础上,各地也在加快布局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比如,近日,湖南出台《湖南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湖南将建设3至5个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西安高新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项目也于近日正式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强国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在科研人员激励、创新环境建设和知识产权战略顶层设计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一位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早林日前也坦言,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融合得不够紧密,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存在多头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王宏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目前企业知识产权供给质量不高,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可用于转化的高质量知识产权成果缺乏。企业知识产权的利用率、商品化率、产业化程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责编:孙阳、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