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富川县,土地流转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土地流转到哪里,脱贫致富就延伸到哪里。这是我们在扶贫实践中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乡长覃梅说。
铁耕村:神奇的“小块变大块”
位于广西东北部桂、粤、湘三省(区)交界处的富川县人均耕地少、土地分散,发展瓶颈明显。
“整合之前,有些地块不仅面积小,而且形状不规整,别说机耕,就是牛耕的犁耙都放不下。”富川县富阳镇铁耕村村委会主任何衍瑞回忆说。
铁耕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土地进行了承包。当时的做法是先把土地分成水田、旱田、肥田、瘦田、水源头田、水尾田等不同类别,然后按照人头平均分配。这样做的优点是公平,缺点是过于零散。
“比如说,一亩水田要由一个生产小组的人一起来分,结果每个人也就能分到一两厘田。”村民何衍敏说。
一个项目的到来改变了铁耕村的命运。县烟草公司打算资助铁耕村种植烤烟并出资建设机耕道和水渠,条件是必须连片种植,每片土地的面积不得少于100亩。
为了拿下订单,铁耕村决定对土地进行整合,把各家各户分散在各处的土地集中起来,扣除道路、水渠等公摊面积后,再以户为单位重新分配,每家农户所拥有的土地从之前的若干小块变成一个连片集中的大块。
如今,站在铁耕村的田头,最明显的感触就是“规整、敞亮”。每隔50米就是一条水渠,相距100米就有一条机耕道,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几乎每家每户的土地都至少有一个田头靠路,一个田头傍渠。
“那边就是我家的田,一共1.15亩,整合之前分散在四个地方。”何衍敏指着远处说。
何衍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烤烟田机耕的费用大约100元,可如果像以前那样分散成5到6块,只能靠人力耕种,而且费力,出300元恐怕也雇不到人。”
白牛村:甜蜜的“种植规模化”
“村里2000多亩脐橙,只有几十亩因为黄龙病被砍掉,多亏有了集中管理,否则就可能成片成片地损失掉。”富川县葛坡镇白牛村党支部书记唐旺旗边开车边对记者说。
车窗外,成片的脐橙如军阵般成行成列,一直延伸到远处。
富川县素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但是,被称为“果树癌症”的黄龙病突如其来,导致很多果树不得不被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