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零食当正餐 农村儿童吃出“豆芽菜”体形
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小摊点兜售三无食品现象较为常见。记者近期在一些农村地区采访时了解到,这些不起眼的小卖部、小摊点,正成为损害农村儿童健康的“窝点”。
广西西部某县一家乡镇小学附近,开着3家小卖部。记者走进其中一家,看到里面摆设着一些家庭日用品、学生用品及食品。在一排货架上,满满当当放着包装抢眼的辣条、膨化食品等,不少食品印制着“片片香”“渔多多”“酸溜溜”等名称和图像。不少食品包装袋上除了厂址和电话,再无其他产品信息。
记者在广西西部地区一所乡村小学采访时,正赶上学生放学,校门外站着不少接送孩子的老人。一位老人说,孙子平时会买些辣条、薯片等零食,有时候甚至要吃完零食才肯去上课。“听老师们说,这些零食有的是垃圾食品,对孩子健康不好,自己教育多次,但孩子们都听不进去。”她说,每次来接孩子,其实也是为了监督孙子。
劣质零食大多属于三无产品,且营养元素严重不足,但在添加剂帮助下却异常“美味”,不少儿童越吃越上瘾、越吃越重口味,有的儿童把零食当作正餐吃,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贫困农村地区儿童出现“豆芽菜”体质。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有14岁以下的儿童2.21亿,农村儿童1.4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彭亚拉认为,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面临着严峻的饮食健康问题。
首先是劣质零食流向农村,儿童遭祸及。调查显示,由于监管存在困难,不少属于三无产品的劣质零食流向农村,农村销售的辣条、冰棒类零食卫生状况堪忧,接受调查的小学生中,45.68%的学生表示有过因吃零食导致身体不舒服的经历。
农村儿童由于缺乏良好监护,加上经济条件限制,常常吃便宜的劣质零食。他们最喜欢吃和最常吃的零食为“辣条”、冰棒、碳酸饮料等。
其次以零食代替正餐,且用餐不规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介绍,研究中心曾对全国6个省的12个县农村儿童进行问卷发现,部分农村儿童的饮食习惯较差,相比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问题更为突出。从调查数据来看,有三成留守儿童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比非留守儿童高3个百分点;有4成多留守儿童曾用零食代替吃饭,比非留守儿童高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