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摸爬滚打20年,张志远见过有人因房子而暴富,也见过有人白白损失了17万元,什么都没得到。
在那笔失败的交易中,张志远是“甲方”。他和妻子本来的打算是把自己在四环路边的老房子卖掉,换一套郊区的独栋别墅养老,房子早已经看好了,楼前有一大片菜地。
跟他签订合同的是一对情侣,这对相识了9年的恋人也计划好了,拿到房本的那天就去领结婚证。前提是,他们要先把昌平区的一套商住房卖掉,才能交上200万元的首付款,剩下的钱还能负担起一辆车和一场婚礼。
从3月26日起,这些甜蜜的计划都被打乱了。那天,北京市多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公告》,规定商办类项目的销售对象应当是合法登记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有数据显示,新政出台后3天内,商办类的业签约跌幅99.9%,张志远遇到的只是其中一个故事。
已经收了100万元首付款的商住房交易无法进行,张志远的房子那对情侣也买不了了,但10万元的违约金和7万元的中介费,他们还是得出。
张志远至今都记得,解除合同那天,那对情侣满脸愁云,一声不吭,那时新政出台差不多刚一个月。
在此之前,张志远那套四环边的房子从挂出到签合同,只用了一天,买家从看房到交定金,不超过3个小时。房子售价为510万元,面积不到60平方米。
这几乎是张志远第一次不得不放慢买房的脚步。从1997年买第一套房子开始,张志远就坚信“抓什么都不如抓一套房”。这个商人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和看房,就连出门旅游都总要去当地的书店和房屋中介逛逛。妻子跟他晚饭后出去遛弯儿,要是发现他没跟上,回头去中介门店里找,准能找着。有几次赶上店里客户要去看房,他也要跟着去,尽管人家根本不认识他。
为了买房子,张志远“手里都没有闲钱”。他和妻子手里有5套房子,但是一辆老牌面包车开了12年,“连发小广告的都不愿意往我这儿发”。
这些年来,张志远见证了房价的一路飞涨。他眼看着路边中介挂出的最低房价从“一字头”(记者注:指100多万元)变成了“二字头”“三字头”,直到现在“五字头”越来越多。
原标题:北京夫妻有5套房称手里没闲钱 老面包车开12年就在今年3月份,他有个朋友看上一套房,房主几次涨价,最后谈好600万元成交。临近签合同,房主接了个电话,说有人要加10万元,问这边要不要涨。他的朋友气得没顾上法律,在大马路上把对方揍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