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宁波,最高温度36度,一场品牌和商业项目对接的中国品牌大集在鼓楼附近进行。让人意外的是,一百多个品牌的出现,竟引来了五六十个商业地产项目的追捧。这些商业地产项目大多来自周边县市,有的秋天就要开业,现在还在为没招满的场子到处奔走,有的开业一年多了还在吆喝。
“竞争太激烈,招商难啊。”在现场,不少冒着高温前来和品牌沟通的商业项目负责人向钱江晚报记者吐槽。要知道,以前想要进大商场摆个柜台,多的是要挤破头的品牌。
从挑品牌到被品牌挑,购物中心地位的“下降”,正是眼下招商难的真实写照。而这背后,是商业地产项目的过剩。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除了杭州、温州、绍兴、金华、宁波等市区的商业项目井喷之外,奉化、余姚等三四线小城市也有这样的通病:一个人口不过几十万的小县城,挤进了十来个购物中心。人均商业面积赶超北上广早已不是梦想,但是,商业项目过剩,让很多新项目还未开张就面临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招商难。
开发商倒贴4000元每平方米
快时尚品牌还爱理不理
林先生负责招商的项目就在一个距宁波一百多公里的小县城,几个月前,他被上海公司派驻到这里的新项目,从那以后,他就为招商的事情操碎了心。
“实在是太难了。没有一个品牌招进来是不难的。”林先生公司负责招商的项目体量不小,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设计得非常现代化。根据开发商的目标,该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当地的地标性项目。然而,外人看来高大上的定位,丝毫没有减轻招商的难度。作为一个品牌眼里的四线城市,这个小城的消费能力有限,附近的同类商业项目又太多,招商真正成了一块硬骨头。
“大品牌根本不会考虑这种级别的城市,但项目本身又比较大,还是要招几个比较叫得响的牌子。难啊!”自从被派到这里来之后,林先生和他的团队可谓全身心扑在这个项目中,忙到晚上十来点也是常有的事。
将定位修整再修整,品牌选了又选,林先生的公司最后将目标锁定在一些快时尚品牌上。因为这些快时尚品牌有连锁效应,后续的招商就会相对容易很多。为了吸引这些品牌,开发商也不惜砸下血本,咬咬牙开出了每平方米补贴4000元的优厚条件。然而就算如此,进展也并不顺利,这些品牌爱理不理的态度让整个招商团队的心始终悬在半空。“联系了一个多月,心里一点没底。”林先生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