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通过手机客户端自主选择农庄
法制晚报讯(记者 陈斯)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也开始进入居住领域。《法制晚报》记者从正在举行的北京创新创业“双创周”上获悉,用农村闲置房改造的“共享农庄”正式投入北京市场,住在城区的市民也可以租赁农房当“农户”。
北京试点集体土地建租赁房 “共享农庄”不改变宅基地归属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就农村集体土地改建租赁住房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出了“共享农庄”的概念。即把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据需求改造为市民田园生活、度假养生等多种模式,再通过互联网对外出租。
“国家发布政策,允许包括北京在内的13城市试点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共享农庄也是遵循此政策应运而生。”共享农庄运营方北京万鸿公司董事长钟鹊飞表示,“共享农庄”模式充分尊重农村发展现状与传统民俗风情,在不影响正常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情况下,引导农民盘活资源、参与创业或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市场与经营意识。
同时,“共享农庄”提倡因地制宜,在统一规划下小规模、创新性发展农庄经济,避免了过度城镇化过程中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侵害,能让无法规模城镇化的区域也享受人居升级,还可以逐步实现农民增收与科技导入、城乡交流融合。
“共享农庄”的使用权共享,也就是说承租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几个好友、亲属一起承租共享农庄来降低成本;收益由合作各方共享,资产增值收益大部分归属农民,平台获得信息中介服务费用,日常经营与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税费归属政府。
值得关注的是,“共享农庄”明确,农民宅基地的所有权没有变化,只是将经营权让渡出来,同时帮助农民增收。
农民出租宅基地可收租金领工资
“农村有一些破旧的房屋,农民自己没有能力修缮或投资,也租不出价格。”钟鹊飞说,运营商介入后,则将设计、资金、技术、管理、文化、人才等先进理念引入,反哺农村,不仅租金涨上来了,农村一些老人还可以参与保洁、绿化等物业服务工作,领取工资,总体上增加了农民收入。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已有2000多套农庄加入到了“共享农庄”之中,分布在包括房山、密云在内的11个近郊远郊区,其中60%位于北京一小时经济圈内。“市民既可以选择这种已经装修好的农庄,年租金从2万元到5万元,也可以定制或者自己装修。自己装修的农庄仅需要支付土地成本即可。”钟鹊飞解释道,由于是从农民手中统一租赁到宅基地,所有权依然在农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