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嘻哈”遮蔽的,是曾构成华语流行音乐丰富样态的清流
作为华语音乐史上有重要地位的音乐人,罗大佑时隔多年推出的新专辑,依旧用真诚的音乐讲述现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图为罗大佑为新专辑《家Ⅲ》 所拍摄的音乐录影带,用几个普通家庭故事,传达“因为有爱,所以不一样的人们,有了一样的家”的主题。
借由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吴亦凡等借势发布嘻哈新作。遗憾的是,对于作品音乐价值的追求却被淹没在了话题与流量的喧嚣之中。(均资料图片)
吴亦凡发布嘻哈新歌《我选择的路》,距离他担任“制作人”的热门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总决赛落幕不过三天。而比他更早搭上节目热度的,是另一位“制作人”潘玮柏。他发布的新专辑同样主打嘻哈曲风,宣传期与节目播放期重合,让嘻哈的热效应叠加。与此同时,在眼下的网络上,几位参赛选手的《天干物燥》《Life’s A Struggle》等曲目也成为播放热门。嘻哈这种海外舶来的流行音乐曲风,不再处于昔日小众、边缘的窘况,一时风头无二。
与之相对的,是张信哲、万芳、罗大佑等这些华语乐坛曾经的中流砥柱虽相继发布新歌、新专辑却几近悄无声息。他们用或深情、或恬淡的曲风,以摇滚与交响的跨界混搭、民族音乐元素融合下的浅吟低唱,在嘻哈千人一面的喧嚣躁动中,各有各的姿态,成为难得的“清流”,却没有引发太多反响。翻看华语流行音乐近期上架的新碟,霸占榜单的,是一众影视剧流量小生和综艺咖。
互联网平台和各类综艺节目的兴起,理论上为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再小众的音乐都有发声的机会。然而由此带来的海量选择,让作品脱颖而出更加困难,更加直观的点击量、话题度也带给创作者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流行音乐正越来越依赖于综艺和当红流量明星带来的关注度,昔日丰富的音乐样态正在同化、甚至消失。
乐坛“中流砥柱”推出新作,却没能吹皱当下流行乐坛这一池春水
坚持音乐之路的“老炮”,罗大佑是一个。今年7月,他发布了新专辑《家Ⅲ》。其中的《同学会》早在2014年就在电视综艺“露脸”,时隔三年多才得以以录音室版本正式与乐迷见面。在《恋曲1990》唱着“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的罗大佑,经过岁月的沉淀,从旋律编曲到歌词意境,依旧是熟悉的“配方”,旧时的滋味。不过,经由林夕的词作渲染,更多一份千帆过尽后的举重若轻。一首《北西南风》中感慨“北西南风何必问芳踪,天地不欠东风萍水又相逢,看吹皱一池春水何从容”。